美文网首页
招牌港警维他奶,有轨电车茶餐厅

招牌港警维他奶,有轨电车茶餐厅

作者: 腾邦与游 | 来源:发表于2018-03-07 18:03 被阅读0次

    最初对电车的印象,是张爱玲小说《封锁》里,电车里死静又嘈杂的背景下,吕宗桢和吴翠远的、短暂的爱情故事。

    如今的电车,依旧是香港人的一个情结,缓慢,不慌不躁。

    叮叮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有轨电车之一。因为行驶缓慢,经过之处皆可听见车轴与轨道摩擦的“哐当哐当”声,而每当停站,必先发出“叮叮”的提示音,所以香港人称之为叮叮车。

    而乘车的模式,跟地铁有点像,在任何一个站上车,下车时才给车资,也可以刷八达通。

    六条主要路线分别为

    车上是文化的历史气息

    从1904年设立至今,经历了112年的淬炼,承载过无数的观光客,叮叮车成了香港最具代表性的城市景观之一。

    20世纪初的文学作品描绘都市繁华生活时,常把挤满乘客的叮叮车比喻为沙丁鱼罐头。但后来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这位有轨电车的元老已经尘封在城市的历史记忆中。

    但是香港这一座时时尤如跳跃着快节奏音符的城市,却怀旧般地、完好无缺地将这个老古董保留了下来。

    车上是时代的缩影

    叮叮车慢悠悠地晃过整个港岛市区,车身外观涂满五颜六色的广告,是香港电车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广告与时代相伴相生,当老旧的广告语蓦然出现在眼前,难免让人一愣,哦是那个时候啊。

    最初的叮叮车被留在了黑白照片里,刻画出的是极具历史含义的第一代叮叮车,1904年启用至1930年间,仅有的单层空间在后来随着香港的发展改良为了双层电车。

    第一代叮叮车随着搭乘人数增加扩增至第五代已经有163辆。 第五代电车中,120号最为经典与悠久。

    168号电车特别为纪念千禧年而打造,车身外观以第四代电车为基础,简单、朴实,也有着现代化的痕迹,使用跑马灯的方式,凸显目的地。

    这部贴上101大楼、故宫、兰屿的白色叮叮车,则是台湾观光局为了推广台湾旅游而推出的广告,带着台湾景点与叮叮车一起穿越香港街头。

    1985年、1987年分别出产了古董旅游电车:28号与128号,上下层皆可容纳乘客,上层一半为开蓬设计,车身上装有灯泡,外型十分炫目耀眼,目前仅供私人租借之用。

    车上是香港的人生百态

    看一座城市的人生百态,就在拥挤繁忙的巴士上。香港的人生百态就藏在那一辆辆慢悠悠的叮叮车上,你能够看到行色匆匆的上班族,清晨去市场买菜的阿姨,拿着大包小包的快递员……

    香港的电车路线全长13公里,轨道总长30公里。每天营运时间从早上6时至深夜24时,车费是全港最便宜的,乘车一次仅为2.3港币。至今,电车仍是香港最具效率又经济实惠的公共交通工具之一。

    但是历经百年的叮叮车,也曾经遭到香港政府欲取消,最终是在港人强烈的反对下才延续至今。叮叮车于他们,不只是价格便宜的交通工具,而是承载着他们的生活和回忆。繁忙的生活里,叮叮车是香港人对经济实惠的在意。

    车上是老香港的情怀

    作为香港人的集体回忆,不少经典电影都出现叮叮车的身影,比如《胭脂扣》、《烈火青春》、《月满轩尼诗》等。电影、文学和历史为叮叮车赋予的文化内涵使得它成为游客乘坐观光的一个符号,它也成为香港市民在快节奏中放空的一个空间。

    一位名叫李俊龙的电车爱好者专门成立了香港电车迷会,并且向电车公司申请授权,在香港山顶广场开设了香港电车文化馆。文化馆仅凭李俊龙自己设计生产的电车模型或周边维持运作,向游人免费展出的电车物件搜罗自电车公司和退休电车司机捐赠,以及一些海外收藏家。

    电车原属于西方文化,传入香港后融为香港市容最重要的一部分,112年的时光见证了,叮叮车虽在西方创造但却是在香港发扬光大。

       不知道人来人往中,有没有你的身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招牌港警维他奶,有轨电车茶餐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vhsf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