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摘自小明,难得看到的免费分享自己人生宝贵经验而且很有深度的文章了

摘自小明,难得看到的免费分享自己人生宝贵经验而且很有深度的文章了

作者: 幸福鸭 | 来源:发表于2018-12-27 22:45 被阅读0次

    30岁,还在靠投简历找工作,怎么看?

    这个话题很多人讨论过,今天和一个朋友聊了聊他找工作的问题,我觉得蛮有感触,也和大家分享一点我的看法。

    先说结论,我倒不觉得三十岁了还要靠靠投递简历找工作是一件不光彩的事。不要说三十岁,很多人四十岁了还在靠投简历找工作,很正常的现象。但不得不说,人到三十,还只能靠拼简历来找工作,会显得非常被动。

    最容易想到的是,三十岁的人应该有足够多的人脉资源,可以通过朋友同事等的内部推荐获得工作面试机会,而不是像应届生一样海投简历。这样的观点是有道理的,但我不打算展开讲这个,意义不大。

    说回到我朋友的情况。

    朋友是非常优秀的男生,国内最顶级的名校毕业,斯坦福深造,之前也在大外企工作好几年,今年再寻找新的工作机会时,却因为实习期间未能留用变成了暂时的“jobless”状态。当然,他这个“无业”在经济学上被叫做“摩擦性失业”,并不是典型的“失业”,在于内心期望和现实的错配,导致暂时的“无业”状态。相信他很快会找到新的工作机会。

    我一直的观点都是,其实对于朋友这样的人来说,在他以前的公司工作(也是全球最知名最难进的大公司之一),和他想进而未能进的新公司工作,其实并没有多大差别。收入可能会多一点,lifestyle会稍微好一点,本质上都是一份工作(打一份“工”)。我认为并不值得为了这种幅度不高的边际改善投入大量时间精力,甚至在没有如愿以偿后,还显得有些丧气不快。

    关于职业的选择,尤其是那些本身各方面条件不错的人,应该思考得更长远和更根本一些。做的努力,应该朝着改变“质”,而非简单地改变“量”的方向推进,这样努力的意义才会更大。

    以我自己的经历为例,每当我回想自己这些年的职业成长路径,我都感觉每一次的选择都是“惊险一跳”:

    从一开始本科毕业可以继续深造到选择先工作,从香港回到大陆,从大公司到自己折腾,从最开始的纯金融行业到“转行”进入纯互联网再到互联网和金融的结合......

    以上没有一步走的是“多数人”选择的路,但我现在觉得特别幸运在很早的时候,就开始真正“follow my heart”,我想做的事,就会去做,而且是现在、立刻、马上去做那种。我的这些大大小小的选择,其实加总起来,最终都指向了一个目的:

    构建自己的资产,而不是“打工”一辈子。

    这就是我前面所言的“质”和“量”的差异。构建自己的资产,和为公司工作打一份工,有着本质上的不同,而换一份工作,从A公司跳槽到B公司,只是量上的差异。虽然我知道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即便要实现量的改变,也已经非常不易,但对于少部分人来说,真正追求的应该是质上的不同。

    我上大学那会儿,记得非常清楚的一个场景,是和一个同学在学校后街吃火锅,我两一边吃一边喝酒(青岛纯生那种),借着酒兴,就开始吹牛。我和同学说,

    以后不管如何,哪怕就是开这样一家火锅店,我也不可能永远给别人打工的!五千块的工资和五万块,除了生活上能稍微宽裕些,本质上并没有什么不同。我想要的那种自由,靠打工永远也得不到。

    同学表示认同。七八年过去了,好歹我们都实现了当年吹过的牛,我和同学现在都算有自己的一摊事儿,不靠工资养活,也慢慢在实现自己想要的那种“自由”。

    我常常也有一种想法,就是我觉得,这个社会上,一定需要一批人去做“不一样的事”,走“不一样的路”,这样社会才能往前发展,文明才能进步。人人都追求确定性和可见的回报,那社会整体毫无疑问会倒退。而那些本来具备较好智力条件、教育背景、工作经历的人,应该担当起这样的“责任”。

    发自内心地讲,这也是我选择要自己折腾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既然我运气比大多数人好,上了不错的大学,接触了不错的人脉圈子,也看到了很多人不会关注的信息,那我就有义务和责任做更多的事情,在实现自己的个人目标的同时,也为这个社会带来一些积极的影响,而不简单是追求一个只在量上变化的职业轨迹。

    这些话听起来贼鸡儿虚是不是?但你还别说,往往虚的东西,才是一个人成长的源动力,你能看到的那些实打实的方法论,都不是最重要的东西。

    不扯远了,其实写这个文,也就是想和大家说一点:人在年轻的时候,一定要善于运用自己的天赋和优势,要敢于走不一样的道路,朝着建立自己资产的方向去规划职业路径,而非简单地追求“更好地工作”。

    真正厉害的人,一定不是找到更好工作的人,而是创造工作的人。

    当然,很多人又会说,那是因为你折腾出成绩了,你才会这么说,这里面有幸存者偏差。这个话没错,但如果还没开始就只盯着幸存者偏差的话,那你就安安心心做“大多数人”当中的一员,也不是什么坏事。对于那些真的想做成一点事,真的想把自己的天赋优势发挥到极致的同学来说,这样的思考方式是弊大于利的。

    你会发现,事实上很多时候我们对事情进行归因,我们都只能找到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也就是,我们总结的很多事物发生的条件,都是必要而不充分的。

    比如,我们分析一个人创业成功,可以讲出诸如市场、资金、团队、时机等等很多条件,但这些条件都只是创业成功这个结果的必要条件,但绝不是充分条件。也就是,创业成功能推出以上各方面的原因,但不能说这些原因具备了,就能推出创业成功这个结果,这就叫必要不充分。

    为什么我们找到的总是必要不充分条件呢?因为事情的发生,往往伴随着很多随机性。

    这些随机性很多甚至是不可被观测的,很多又是不具备可复制特征的,因此,只能你去做了,才能知道自己能碰上什么样的“随机性”,这就是运气的意思。

    总之,对于那些真正想有所作为的年轻人来说,尽早建立起“资产”的概念,也就是不依赖别人可以自己产生收入的东西,并为之努力拼搏,是重要的也是必要的,though the process is gonna be really fucking hard.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摘自小明,难得看到的免费分享自己人生宝贵经验而且很有深度的文章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vkjl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