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世界的凛冬

世界的凛冬

作者: 想不出好ID了 | 来源:发表于2018-12-15 15:54 被阅读37次

    断断续续,时急时缓的看完了肯·福莱特的世纪三部曲之二即《巨人的陨落》《永恒的边缘》,笔者状况很不佳,看来又得缓一缓,也许在来年春天走向《永恒的边缘》。

    短短的时间里,认识到了形形色色的年轻人,他们代表着英国,德国,美国,俄国典型的政治家庭,从一战走到二战,走过了历史教科书里字里行间里冷冰冰的历史大事件,很多人走出了自己的丰碑。

    英国工人的低下地位及工党的成长历程,斐迪南大公的遇刺生亡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关系,德国无限制潜艇战的必要性,布尔什维克在俄国的发展,纳粹的滋生环境,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民众的生活...每一个的课题都能在书中找到足够的论据成就一篇论文,但笔者却不想这么干,一来笔者只需800字(当然越多越好,写到哪算哪),二来因看的是电子书,查阅起来很是不便,这里就体现了实体书的优越性,可以随意翻看书中的某一章节,某一段落,以及各种符号做的笔记,第一次看的时候也许只是一本小说,然后放在桌子上,后面再用的时候也许就是具有多样性的资料,实体书价值不外如是。

    说了半天,怎么切入了?跳刀bkb大招强行开团?no,no,no,上面那些硬核的话题显然不符合笔者的风格,硬核文章写出来是比较有成就感,这点得承认,但旷日持久啊,需要多方求证,控制或者消灭谬误。或者换个方向?就书中那些爱情,友情,亲情发表点唏嘘与感动,或者续写一些同人的不一样的结局,好比旅游完某处风景,回家在日记本上方方正正的写着“某年月日,到某地一游,很好玩,很开心”,然后畅舒一口气,终于为生命中美好的一天画上了完美的休止符,以后日子的某天,或许因为搬家,或许因为收拾,再次翻开本子中的这一页的时候心情也许跟看个报纸头条一样--一扫而过而已,然后破旧的本子也许就飞进了垃圾堆。

    记得读大学的时候,每次考试基本上会遇到一个叫做名词解释的题型,虽然现在已经理解了设计这个题型人的良苦用心并为之钦佩不已,但当年却是笔者的一个梦魇,每次看到就头大,因为不用功,不用心,每次都不能用准确的专业词汇去为那些“名词”做解释,只能用一些口水语言按自己的理解尽量去诠释,尽量写得满满当当,期望改试卷的老师都是怜悯众生的好人,能多给点友情分。

    如果现在有个题目,名词解释:爱情,我该如何作答?放下笔触,凝神静思,经过这么多年,从懵懂的青春年少到了保温的中年风云,现在看到这两个字,那些熟悉又陌生的面孔和名字在眼前突然变得清晰起来,经历的事情,看过的文艺作品都会在不知不觉构造我们对完美的爱情的模样,重新拿起笔,郑重写下答案:茉黛和沃尔特。

    茉黛和沃尔特是书中笔者最喜欢的一对,一个是英国的勋爵,崇尚政治运动,力争改变女人的政治地位,年轻漂亮,沃尔特是德国驻伦敦的外交官,儒雅风趣,对爱情对国家忠贞如磐石,他们在宴会上相遇,对方的谈吐品质令双方各自倾倒,迅速便一起坠入爱河,然而不可避免的一战就要爆发了。

    生死相依的一对壁人,不同国籍,国家在大战中互相对立,何去何从?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世界的凛冬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vlah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