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看到有师兄转贴一句导师的话,大意是:内在的心有了对应于外境而起漪涟、扰动并打破本自清净的自性。这里面的漪涟、波动自然跟水相关,加上最近小孩被选去训练游泳,对水的特性与佛性相通之处等,给了我无限的联想与思考。有哪些联系与思考呢?
首先,是水的品质与佛的品质。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故几于道”,“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水是大自然赐予给我们的宝贵资源,它无处不在,其存在形式、形态不拘一格。
佛是开悟的众生,他的品质之一是清净、虚寂,这与水清净、纯真的特性如出一辙;而佛法是佛陀体悟宇宙真理后给予我们人类最宝贵的心性资粮;佛法真理也是无处不在,遍及十方法界,它的存在“无相无住无念”,与水亦有某些相通之处。
其次,是水与心的关系。
我们的内心如同水一般,本自清净。水要达到清净,主要是靠自身净化。如果我们的心向外攀缘、向外求,那就像想净化水,但只是一味从外加入东西,这“水”还可能清净吗?
我们的自性如水,心如水波。本来清澈的水是静的,它如如不动、了了分明、非常明朗。但因波、风而起了漪涟,波是动相,有相则是虚幻生灭。我们为什么会生气、为什么会“贪嗔痴”,就是被这些的波所牵引着,被这些妄想执着而成的无明所污染,就变成‘妄识’,这时的水就难以清净了。
这水、这波,虽在相上虽有动静与真妄之分,但二者在本质上是不二的。这可能与开悟后能体证的无善无恶一致。
有了以上思维,我又进一步联系到学佛与游泳。
首先,人人皆有佛性,就如人人天生会游泳。佛性就是真性、自性,万物皆有佛性,人也不例外,生而有佛性,这点认识非常重要,所谓“佛法以信为能入”。这如同我们天生就有水性一样,在娘胎里就会游,只不过后天外界加了妄想、执着等形成意识了,好像就“游不了”,但是事实上只要按相应的规律进行有效的训练,人人都可以成为不至于被水淹死的“会游泳的人”。同理,我们只要按相应的佛法智慧,有次序、不断地进行闻思修,在修行中做事、在做事中修行,人人一定都可以“游泳”,人人都可以成佛。但是,现实生活中仍旧有很多人坚定地相信自己是“旱鸭子”,所以就没机会也不太愿意去接触佛法、或接触了也没当回事。
其次,有的人很容易就学会“游泳”、有的人不太容易。为什么?这与个人从无始劫以来所积累的善根深厚有关,即与我们的业力是相关的。因缘和合与业力所致,许多众生尚在轮回中受苦,但只要当下有机会学习“游泳”——接触与学习佛法,认真修行、积累资粮,必定功不唐捐,这一世成不了佛,那么当下一世若再有因缘做人时,学会‘游泳’的机会与概率就更高了。当我们明白这其中的因果后,当下还不努力修行、一步到位学会“游泳”成佛,又更待何时呢?一旦失去人身,下次轮回做人的机会微乎其微啊!
再次,学佛机会实在是宝贵之极,我们在珍惜学佛机会的同时亦应创造机会接引他人学佛。因为佛陀曾预言未法时代,各种外道横行,且会混入佛道,令人真假难辨,学习机会就更少,所以应当格外珍惜。当年,六祖惠能在刚卖完柴时听到《金刚经》,当下顿悟,之后有人赠十两银子,给他老母亲作为养老之用,使他能放心去学习佛法。从这个故事里可以看到两种人:一是诵经的人,二是赠银两的人,二者都是帮助成就一代大师的人。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可能与六祖惠能一样有善根,若能帮其促成学习“游泳”的因缘——接触佛法,让其成佛,该是多么殊胜的事!也就是说,一方面在学习‘游泳’、多闻思的同时,若再能多传灯,充当上面故事中的诵经或赠银两之人,其福德也是不可估量的。
最后,要精进学会“游泳”,当生死大病来临时,我们才不会溺水,能自救;虽然面对落水之众生,目前我们还不一定有能力能救人,但从当下开始,我们可以认真学会“游泳”,以自己良好的技能、行为感染更多的人加入学习“游泳”(学习佛法)的行列,让更多的人学会“游泳”。让众生能学会“游泳”,这可能就是普渡众生的一个方式,也是“自利利他”的最好诠释;这比危机来临时,跳下水里去救人,更具现实与实践意义。救人一命,虽然“胜造七级浮屠”,而让人有机会听闻佛法、接触佛法、学会佛法——让众生自己学会“游泳”,无需我们去救,成就这样的功德更加无量无边!
通过以上的思考,我深信人人都有水性(佛性),学会游泳,学好用好佛法,自利利他,尽可能让众生都能接触到佛法,一起游泳,渡到生死彼岸。那么,彼岸就是此岸,就是当下,大家一起加油、一起成佛!(生命幸福在哪里/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