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没用手写字了,今天写两百余字,竟然感觉到些许紧张,一来是手有些生疏了,二因心里总想着希望写到最好。笔在手中,提落之间,心里感觉非常清楚,完全没有心静如水时那般平稳有序。为什么会这样呢?一如某个说话间,我会思维停顿,似乎说不完,却一句也说不全。
随着思绪的延伸,想到了上学的时候,每当节假日后返校等车的路口,心里会格外的紧张,总盼着车快点来快点来,而一旦座上了车后,这种紧张的情绪很快便平静下来。
原来紧张是期待一个悦己的结果。只有当那份预期的结果如愿以偿时,心便安然自若了。
那紧张与结果之间,到底存在哪些心理因素呢?
一.不自信——源于不确定结果而心生担忧或害怕,这说明紧张的事对于我们来说,并不自信;
二.缺经验——紧张的事超出了我们的心理预设,我们的内心缺乏对紧张的事具有应急的处理措施;
三.特在意——如果结果对我们没有那么重要,想必我们也就没有那么紧张。
综上可以看出,有限的人生里,人无完人,我们避免不了紧张的来临。而我们可以从中做到的是:
a.向不自信学习——通过不自信的事,看到自我缺陷,然后学习弥补;
b.以天地为师——世间万象,凡俗的我们终是经历不全的,而世间事发生于天地间,以天地为师方可洞晓世事之妙。如碗,我们依体用空;如筷子,我们执直取曲。
c.平衡理性与感性——人生中,总有些事念念不忘。在意一个人,在乎一段情……如果用值不值得考量,缺乏温度,不够贴切。需要做的是问问自己的心,舒不舒适,快不快乐。拥有需要感性,而取舍需要理性。
如此,我们或许可以做到从容了吧!这个词,我们常见常用,但直到现在,我才仿佛真正有些确切的体悟。
想来真是荒谬,见它用它却不懂它;也算有幸吧,此刻我终见其内,多少有些欣然自得。
没有走过泥泞,悟不到柏油路里的辛劳与爱语;没有颠沛流离,享不了安然自在的福气;没有苦的对比,哪识甜的滋味?从容中的舒缓悠闲,不经历一番揪心的磨炼,也许身在其中,却也不识真滋味。
生而为人,勇于受纳吧!接纳所有的感知,不论甘苦;感受所有的过程,无论顺逆。这样终有一天,我们才能锻造全新的自己,安享贴心的从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