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风动,幡动,心动

风动,幡动,心动

作者: 走不完的话 | 来源:发表于2019-11-07 16:51 被阅读0次

早晨起来照镜子,发现随身佩戴的小佛脸扭向了一边,心中一惊,急忙拿在手里观看,发现一切如常,蓦地想起一则故事:

六祖慧能禅师在得到五祖弘忍禅师的衣钵后,就离开弘忍禅师,回到老家岭南隐居修行了十几年。在唐高宗仪凤元年(公元676年)正月八日,慧能禅师到了南海,住在法性寺,法性寺中有一位印宗和尚,正在讲经,慧能禅师也经常去听讲。

有一天傍晚,一阵风吹动了经幡,被两位僧人看见了,两位僧人就触景动议,为此争论了起来。其中一个说是幡动,一个说是风动,两人各执一端,很不相挈。

慧能禅师听了,就去开导他们说:“不是幡动,不是风动,是心动。”

恰好印宗和尚听到了慧能禅师的“心动”说,也颇感震惊,于是就把慧能禅师请到了自己的室内,询问"心动“的根据。慧能禅师就说:“风吹幡动,非是幡动,非是风动,是因缘巧合所以动。但这种动只是动的幻想,因缘和合才决定了动的真实性。那一切不过是机缘巧合而已,其实一切全在于我们自己内心的感受,心动才会发觉外物的动。

世间事莫不是如此。心动,才会生妄念,妄念生,才有那么多的求不得,求不得则人才有悲苦之心,才有那么多伴随而来的红尘劫。尘念一起,则心无空明,杂念丛生,乱象横呈,身体疲惫,身心俱损。更严重的,甚至会丧失自我,损及自己的本来面目,变得面目可憎。

佛家修炼讲究的“清净无为”,就是告诫我们要守一颗平常心,笑迎浮世千重变。这里的“清净无为”不是指我们真的凡事不去争取,而是告诉我们应该要凡事尽力去争取,如果尽力以后还是不能,就要懂得学会放弃,学会随缘,学会随遇而安。这里的“随”不是随大流,而是知道自己人生所能达到的高度以后,一种非常明智的放弃,也只有智者才会真正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在明白自己的人生所能达到的高度以后,再慢慢的张开自己的宽度,从而绽放自己人生的风采。

这个世间有太多的俗累,我们心若不动,则外物不可侵入,心中自会澄澈空灵,自有一番桃花源在心中。一念起,世间才会有那么多的求不得,伤离别。若我们都能清净无为,保守自己的一颗本心,不为外物所动,则人生自将又是一番另外的景象。自然能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自然也就能尽享人生的乐趣。

大概心灵趋于平静了,就能真的做到“有过执着,才能放下执着;有过牵挂,了无牵挂”吧。

相关文章

  • 风动幡动?与人生四境界

    风动风动幡动,仁者心动否? 《坛经》云:“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非风动,非幡...

  • 风动幡动

    《坛经》:“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非风动,非幡动,仁者心动。” 风动,幡动是...

  • 禅语赏析《风吹幡动》

    《风吹幡动》 《坛经》中云:“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非风动,非幡动,仁者心动...

  • 仁者心动

    《坛经》中云:“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非风动,非幡动,仁者心动。’” ...

  • 以心印心

    《坛经》中云:“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非风动,非幡动,仁者心动。” ...

  • 是风动,还是幡动

    是风动,还是幡动 佛教说是仁者心动 “风吹幡动,不离风、不离幡、不离心。若离风则幡不曾动,若离幡则不见风动,若离心...

  • 风动,幡动,心动

    早晨起来照镜子,发现随身佩戴的小佛脸扭向了一边,心中一惊,急忙拿在手里观看,发现一切如常,蓦地想起一则故事: 六祖...

  • 风动,幡动,心动

    听一曲歌,像山风过岗,像流云行天,像日照高林,像月涌大江。歌在流转,在萦绕,在拉长,在放宽,有欢乐,有跌宕,有放松...

  • 幡动?风动?心动?一念间!

    幡动?风动?心动?一念间!

  • 风动?幡动?心动也!

    《坛经》中云:“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非风动,非幡动,仁者心动。”所以,世上...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风动,幡动,心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vmvb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