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上补听26日关于原生家庭一节课。这一次,随着音乐,我安安静静的闭上眼睛回想父母的点点滴滴,竟然发现能记起的很少很少。
关于父亲:
1)爸爸爱好多,画画,拉二胡,手风琴,喜欢摄影。想起来小时候跟着爸爸后面模仿,他喜欢什么,我也会去喜欢什么。
爸爸的爱学习,有追求这影响了我。
2)爸爸不修边幅,邋遢——我学会了这点
3)爸爸懒,不喜欢做饭——我也懒。
4)奶妈对我家不好,看不上爸爸,所以我们从小没感受到爷爷奶奶的爱。唯一记得是我考上大学,作为家族第一位大学生,奶奶才亲自来我家说:祖坟冒青烟了。
但父亲对奶奶还是依然孝顺,即使她有错——这一点,我可能也遗传了父亲吧!
心里过不了母亲去世不久,他很快再婚并且拿着母亲辛苦挣得钱给后妻买金这个金那个的坎。要我们已婚的子女,答应在他百年后要养他的后妻,我也没反驳。父亲毕竟是父亲,该咋养还得咋养,只怜母亲还没享受到福!
5)父亲对母亲并不太好。他活得太自我,要不是母亲的辛苦也不会有我们子女的成才。
——这直接导致我和姐姐的恋爱观:爱人都是那种能知冷知热的。
关于母亲:
能想起来的比父亲要少,因为弟弟的出生,我和父亲一起的时间长。家中老二嘛!小六就住校离家上学。
1)母亲坚强,肯干,不服输。
2)母亲为了孩子节衣缩食
——这一点可能对自己有影响,我一直是比较节省、觉得能用就可以了。
3)总体母亲对我比较忽视,应该也不是忽视,是我不用他们操心。记忆中出现母亲为弟弟上学、娶妻等等场面,出现父亲母亲为姐姐找工作、开店、结婚的忙碌,而我从小学习不用操心,也一直在外求学。遇到过青春的懵懂、填报志愿的困惑、大学恋爱、欺诈等等难题,似乎都是自己独立面对。
住校上学,每到节日,同学家人会送吃的,我们家从来没有。理由是,来回车票花钱,耽误赚钱——我理解,但是也期盼,这可能一直是我心底的遗憾吧!
接着心灵花园,我从乡村土路上上开始行走,进路两旁是高耸笔直的松树,叶子有些发黄,进入花园。花坛是两个半圆形的,里面是玫瑰,但不多。第一个动物是小鹿,然后是刺猬和小鸟。刺猬趴在斑点鹿身上,小鸟站在鹿头上。他们都很欢快。我高兴的和他们告别,在路的尽头是土窑洞。土窑洞有三个门洞,窑洞上面是一白墙红色尖顶的小房子。找到门口,正是出国时候找房子去的一家,进入则是另一家的场景。床是自己现在家的,立马躺在上面,好舒服。杯子就是我现在用的,镜子里面是自己。穿着蓝色裙子,戴着蓝宝石和我的那块手表。出现的家人爱人和孩子。地下室在门旁边,顺着铺着地毯的水泥台阶下到地下室,看到的是我去美时候租房的地下室,然后转变为在温村的洗衣房场景。扫了地,转了一圈,不想待着,顺路回到上面,镜子中还是自己,但这次对话更积极。原路回来,玫瑰园的花更大,竟然中心有一只特大特艳的玫瑰。小动物还在,原来的土路变成了平坦的水泥路,两边的松树变绿……,心情不错。
这就是我的意象心灵花园,可惜后面没有录下来院长的分析。特此记录等待下次复训时候回顾一下,分析一下。
总结:
我以为我一直行走良好,但是没有挖掘过自己的内心。我应该算是那种缺少安全感的人吧,虽然我从来没觉得自己缺少安全感。也觉得生活没啥磨难,但是,我确实是“依赖自尊”的人,很在乎别人的评价。我记得初中时候我还做主持,胆子很大,就是不知道为何胆子会越来越少?越来越……
行吧,先清晰一件事情比解决一件事情重要。其它的总要慢慢寻找,慢慢修复,慢慢成长。
告诉我的潜意识,我长大了,我要慢慢走入独立自尊到无条件自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