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间的延长及气温的变化,往往蜂蜜会从液态变为结晶状态,颜色由深变浅。蜂蜜结晶是大家在食用蜂蜜过程中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许多不知道的顾客会以为这是变质了,甚至以为这是由于蜂蜜掺入白糖而造成的。其实这是蜂蜜的自然变化,不是掺糖的结果。

蜂蜜结晶——物理现象
蜂蜜结晶是一种物理变化现象,和水结冰一样的道理,其化学成分、营养价值都未发生变化,不会影响蜂蜜的质量。结晶的晶体是葡萄糖,并非蜂蜜中掺入了白糖。其实,真正掺入白糖的蜂蜜不易发生结晶现象,结晶的蜂蜜才是纯正的蜂蜜。因此,我国蜂蜜质量标准规定蜂蜜的正常状态是“透明粘稠的液体或结晶体”。

蜂蜜为什么会结晶
蜂蜜结晶是葡萄糖围绕结晶核形成颗粒,并在颗粒周围包上一层果糖、蔗糖等的膜,逐渐聚结扩展,而使整个容器中的蜂蜜部分或全部形成松散的固态状,即蜂蜜结晶。因此,蜂蜜结晶是一种正常现象,对其营养成分和应用价值毫无影响。

蜂蜜结晶实际上是蜂蜜中葡萄糖引起的,因此主要取决于蜂蜜中葡萄糖和果糖(不易结晶)之间的比例。一般来说:当葡萄糖与果糖的比例为1:2时,一般不出现结晶;当比例为1:1时结晶缓慢;当比例为1:0.9时,即葡萄糖含量高于果糖含量时,温度适宜时结晶就很快现。当然,也有很多蜂蜜的比例虽然低于1:1,但是仍然比较容易结晶。

温度也影响蜂蜜结晶的快慢,这也是最直观的。大部分蜂蜜最容易结晶的温度是13-14℃,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反而不容易发生结晶,所以为什么有的人将蜂蜜放冰箱都不会发生结晶。而且蜂蜜的结晶过程很长,一般是由下方慢慢往上结晶,也有时候会上下都先结晶,再慢慢往中间结晶。超过40℃时,结晶的蜂蜜又会慢慢融化成液体状态。

不同蜂蜜结晶区别
容易结晶的蜜种:油菜蜜、椴树蜜、野坝子蜜、棉花蜜、鸭脚木蜜等。
不易结晶的蜜种:洋槐蜜、枣花蜜、龙眼蜜、党参蜜等少数则不易结晶。
总之,蜂蜜结晶是蜂蜜的一种物理现象,其化学成分、营养价格都未发生变化,更不会影响蜂蜜的质量。结晶的晶体是葡萄糖,并非蜂蜜中掺入了白糖,其实真正掺入白糖的蜂蜜反而不易发生结晶现象,结晶并不影响质量。

我是蜂蜜达人刘元元,专注蜂产品销售,感恩小蜜蜂治好了我的病,父母养蜂长达二十年,每年迁途几千公里追花夺蜜,只为坚持原生态自然成熟好蜂蜜,用良心酿造好蜜,感恩小蜜蜂,唯有坚持好的品质,我的使命是:让更多人喝好蜜!
与我链接,让您放心喝好蜜!
vx:wxwsmm/13886722948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