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走失了一个人,你要找线索就是满大街张贴寻人启事。
但在这部《网络谜踪》电影里只用了一台电脑就解开了所有的谜团。
故事就是靠屏幕延展开来的,我们看到的过去是在电脑上播放出来的VLOG,我们看到的现在是通过电脑上facetime和imessage记录的心路历程,我们看到的未来是通过不同网络信息匹配而得出的推理。
女儿在一个晚上连打三通电话后失踪了。父亲报警后开始侵入她的社交平台,才发现对自己的女儿一无所知。通过层层深入,剧情不断反转,真正的嫌疑人不断牵扯又引发更多的疑团,意外重重后最终寻得女儿,父女团圆皆大欢喜。
这原本是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母亲Pam温柔贤良,女儿乖巧懂事,丈夫David体贴入微标准暖男,但因为母亲生病的离世而打破了天平。母亲本来是这个家庭的粘合剂,但现在父亲和女儿Margot突然不知道应该如何在这个没有了核心力量的家庭中依旧好好生活。
两个人都用自己的方式在想念她。父亲时不时看曾经的视频,女儿变得孤僻不善言辞,因为最了解她的人不在了。
David和Pam的关怀总有不一样的地方。母亲生日这天其实父亲又怎会遗忘呢?但是他还是选择不谈起,用一个电视节目的播放为借口让女儿下楼和他一起,这当中有很多的不好意思。他不知从何说起,是因为他对爱的不善表达。他以为只有不谈论才能度过这个难关,殊不知交流可以促进彼此的感情,不然你永远不知道对方的心思,哪怕是最亲的亲人。
不是不爱,只是爱而不知如何表达,这在亚洲家庭中比较常见,因为父亲总是扮演着一个大家长,顶梁柱。进入到她的社交媒体后才发现女儿有好多自己不了解的秘密。
她已经半年没有去钢琴课了,而他依旧每周给她钢琴课的学费;她在各个社交平台上都有账号,甚至还在直播,因为她的内心孤独没有人倾吐,他却认为女儿人缘好,和朋友打成一片。
整部影片的破案全部都是通过网络搜索来完成的,我们就和这个焦虑的父亲一起,通过屏幕去抽丝剥茧,观众不再仅仅是电影画面的接收者,同时也是参与者,它会激发你的好奇心和能动性,你会不由自主地把自己代入到电影中的某个片段并开始搜索证据。
网络时代提供了一个虚拟环境,每个人都可以变身成另外一个人,也可以尽情释放在现实生活中不为人知的一面。
人际纽带的变异
Margot的同学,在得知她失踪后一开始的“我不认识她”,“我和她不熟”,“我不知道她去了哪里”的冷漠态度到利用社交媒体录制视频上传表达对她的哀思,那些用心演绎出来的眼泪让我们看到了虚伪的内在和浮夸的同情心。
你可能在社交平台上有成百上千的好友,但最后会发现这些都只是浅关系,你可能从中找不到一个可以说真心话的,那些所谓的圈层和点赞好友,甚至及不上你的隔壁邻居。人人都是你的好友,但这些好友仅仅限定在网络的范围内。
人设定位的移位
女警官Vick的儿子作为Margot的爱慕者,伪造了身份和头像去直播平台和她互动还用虚假的生事建立起友情,让我们看到了网络世界人与人之间关系纽带的脆弱。
你永远无法知晓屏幕背后的是谁,而你也可以去扮演另外一个人,尝试一个全新的角色,说不定以后还会是一个AI机器人在和你聊天。
虚拟空间的包容
Margot选择在社交平台上吐露自己真实的心里,在上面无拘无束,对着镜头平静地说着自己对母亲的思念,剖析了自己为何中断钢琴学习。
与其选择和父亲面对面的交流,她选择一个人消化这些因母亲离开而逐渐被放大的空洞与迷茫。网络就好像是树洞,当你彻底放松下来,你卸下了尘世间的角色设定,变成了另外一个自己。
很多你在实际生活中说不出口的话在网络上突然变得敢言了,所以我们才会发现有些在现实生活中不善言辞的人竟然会成为网络上的KOL,判若两人的形象让我们大呼不可思议。
亲子关系的陌路
父母是子女的镜子和依靠。他们希望从父母的身上获得理解,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但因为现实的种种拘束和彼此的腼腆,误解应运而生。
明明血浓于水,却不知从何说起。所以才导致David对Margot内心想法一无所知,Vick对自己的儿子在网上角色扮演身处状况外。
网络是把双刃剑,别有用心的人张牙舞爪,企图掀起腥风血雨。真实的人选择它来成为内心的港湾,寻求精神安慰和理解。假面舞会和真情流露,到底哪一个才是真实的你?
这部电影没有使用场景描述,没有花费大量的布景,导演所做的就是屏幕中套屏幕,满足你的窥探好奇心。
电脑是一个秘密储存器,从你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的那刻起,所有不为人知的真实犹如潘多拉魔盒般飞出了界限,从此世界一片嘈杂。
人气公众号“上海公交”主编。
关注女性成长,职场达人,媒体人,自由撰稿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