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堂前扑枣

堂前扑枣

作者: 淡雾 | 来源:发表于2018-05-11 17:09 被阅读0次

    枣能润心肺、止咳、补五脏治肾虚、除肠胃之癖气,这在《本草纲目》有明确记载,可见枣是具有很高食用价值的。

    清代刘颂亭诗云:春分一过是秋分,打枣声喧隔陇闻。三两人家十万树,田头房脊晒红云。这又是多么美多么壮观的景象。

    寻常巷陌,百姓人家,红瓦白墙,庭前几株枣树,待得“八月剥枣”时,这红绿招摇的枣树更是增添了几分甜美丰实的内容,让谁见了不会驻足观望,垂涎三尺。有晋朝傅玄《枣赋》为证:离离朱实,脆若凌雪,甘如含蜜;脆者宜新,当夏之珍,坚者家干,荐羞天人。

    真是好一个脆若凌雪、荐羞天人!

    故乡是一个盛产小枣的地方,记得儿时爷爷门前就有棵枣树。爷爷说那是一家人在逃荒时,走到老家的地方,盖了几间草屋,然后就栽上了那棵枣树算是落了脚扎了根。这也是我的根,是我生命开始的地方。

    已经不记得多少次被枣针扎,被和我一样贪吃的马蜂蛰过了。只记得枣树的歪脖被骑的溜光,像打了腊一样。它在秋实的季节里俨然成了我们的欢乐树,成了伴我成长的朋友。

    父亲在我家门口也种了两株枣树。父亲不喜欢墨守成规,几乎每年都能给家里添些小家具或是将家具重新摆放,这样一来家总是能给人一些新鲜的感觉。门前的两株枣树父亲竟也挪动过几次。俗话说,人挪活树挪死,可那两株枣树生命都很顽强,也开了花结了果。

    有枣树的地方就会有生命的痕迹,就会增添许多人气。当年苏秦赴燕国游说燕文候时说过这样一段话:燕……南有碣石燕门之饶,北有栗之利,民虽不佃作,而足于枣栗矣,此有谓天府也。苏秦话虽夸张了点,但也说明了枣栗已经成了当时社会的一种重要经济作物。

    鲁北老家如今也成了盛产小枣的基地,民不佃作,亦足于枣矣!

    回老家时若赶上枣熟的季节,憩于庭院枣树底下话凉,铺一凉席,摆上茶几,享受着秋风习习,仰卧着,任眉间白云苍狗,竟能使人有些陶陶然了。这钟陶醉不止我一人,如今风靡神州大地的“农家乐”游,不正是一种回归自然回归质朴的现代人的精神需求嘛!

    古今有画松柏梅竹者居多,却不知将绿树红枣置于画中该有何韵了。

    我爱吃枣,鲜的干的都爱吃。脆若凌雪的感觉当然好,晒透了的做年糕用的用手拜开时就能拉出长长的金丝的干枣也很有嚼头。还有一种枣是我的最爱,那就是醉枣。记得小时候每年父亲都能做些醉枣,待到过年时拿出来给我们吃,那是我所吃到过的最好的“罐头”。做法很简单,用酒将熟透的没遭虫噬的鲜枣浸泡几分钟,然后捞出放到罐头瓶中,密封好,置于阴凉处一两个月即可开瓶食用。食用时那种发过酵的酒香枣香混合气味和酸酸甜甜的味道绝对会让你齿颊留香的。我就因为禁不住它的诱惑,而偷吃了还没发酵好的醉枣竟东倒西外的有些醉意了,一时成了家里人的笑柄。

    如今吃的枣大部分是从超市里买的,那些枣表面看起来十分鲜亮,吃在嘴里却没有多少甜味,我怀疑是不是打过催熟剂的早熟品,要不是一种错觉?或许是因为对童年时那种单一的甜美过于品咂,而对现在日趋眼花缭乱的现代生活却不在有耐心细细的咀嚼了。我不得而知。

    家居在城市,自然享受不到堂前枣树的粒粒朱实,父亲已远去,也吃不到醉人的醉枣了。只有老家的那两株枣树还在自由的生长。我拥有它,却没机会其下扑枣。

    昨夜入梦,恍惚那两株结满果实的枣树移到了现在的居所前,居然我在十一楼都能看得到它们在窗前摇曳的高大身影。醒来不觉笑了起来,这可真是种奢望。

    堂前扑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堂前扑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vtqd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