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刘珅宏和宋姜华导师现在好!亲爱的家人们大家现在好!
今早上听了一本书名字叫《父母的语言》,听完这本书让我恍然大悟。记得导师曾讲过,父母每天给孩子的反馈尽量是正向的,孩子3岁之前要多给孩子读书,多和孩子讲话,多给孩子读经典,多说正向的语言,要让孩子听到大量的词汇,多多益善,听了这本书才更加懂的导师的良苦用心,真的是为了孩子好,提高全民素质从幼儿抓起!
小孩子都很顽皮,如我家的小石头也是一样,很多时候他的一些行为非常的危险,比如:他总爱上窗台,我们也用担心他不小心掉下来,阻止他上,或者命令他马上下来。如果我们好好和他讲,说:宝贝窗台这么高,你上去妈妈怕你不小心掉下来摔倒,多危险呀,咱们下来好不好?他多半会听,还会重复你说的话,说:不能上,摔着,危险。而有时候他刚下来就有上去了,这时候我们耐心就不够了,会发生说:怎么又上去了?摔着你咋办?赶快下来!孩子的回应则更加的声大,大喊:不要要!又如:他会爬到沙发的靠背上往下跳;爬到电视柜上去按饮水机;跑到厨房去扭煤气灶;闭着眼睛在床上翻滚;或者站在窗台上藏猫猫等等。我们大人都知道这些行为很危险,但孩子只是追求快乐,根本不管什么三七二十一,每每遇到这些情况的时候,可能第一次二次对孩子的态度还是好的,到后边就是命令了,告诉他不能这样做,不许那样做,不要这样,不要那样,给孩子的反馈都是负向的词。孩子接收到的也是这样的词,书中说这些负向词汇会影响孩子的智商、语言处理的速度、成功与否等等。和导师的理念也是不谋而合。
导师也曾讲过,对于孩子的行为评价,只描述过程,不评价结果,要尊重孩子,可以说出自己的建议,但选择权在孩子手里,给孩子建立一个独立完成的任何体系。
可生活中往往很难做到这一点,总觉得孩子还小,他还不懂这些,我们总是代替孩子的思维,帮助孩子选择,正如导师所讲,我们都成了超级父母。而这样养育出来孩子多半都是白眼狼,或者是个废物。
听了这本书,再想想导师的叮嘱,才更加明白孩子与孩子之间的差距不在于,不在家庭背景,不在物质条件,而在于父母3岁之内父母对孩子讲的话,讲的词汇量的多少,讲的需要是否积极正能量,父母对孩子的语言的多少与是否积极正向决定了孩子的未来。而导师多次提倡我们做父母的要多给孩子读经典,不正是扩大孩子接收的词汇量和让孩子多听积极正向的语言吗?让孩子真正的不输在起跑线上。
回想自己学习这么多却每天都会犯这样的错误,真是愚钝至极。今天听了这本书才恍然明白这些东西导师早已讲过自己却没有真正的接收到,真的很惭愧。只愿未来努力改正,多想孩子学习,积极阳光快乐每一天,传递给孩子的是美好的语言和老祖宗的智慧经典,努力做智慧父母。
再次感恩两位导师!感恩一路相伴前行的家人们!谢谢您们!我爱您们!
昆明学员:张仕敏2019.7.4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