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录制了一个关于 facebook 的 Libra 项目的视频,并把它发布到了公众号上,也转给了一些朋友。有一些朋友反馈了一些意见,把大家反馈的意见总结如下:
朋友1:
说一下个人觉得可以优化的方向,不一定对,灵活借鉴哈
1.身份定位:是广播员、讲师还是专家教授。
【目前感觉介于广播员和讲师之间,其实如果是线上分享可以拿出点范,坐着分享,可能会更好】
2.手势,一直是单手,感觉有些刻意。是不是可以尝试一下双手。
3.手指动作,有个别地方是单手指动作,不太建议用。可能有些演讲培训会讲这个使用技巧。参照标准看央视主持人。
4.服装:衣服有些褶皱。同时建议穿长袖正装,或休闲T恤【樊登】
5.眼镜有遮挡眼睛。
6.语音语调稍单一,情感色彩可以适当提升。【参照郎咸平】
朋友2:
一、呈现的形式:
1.老师太像播音员,太过于严肃了。跟视频中文字的乱飞有点违和,感觉文字(蚊子一般)干扰了正常的播放。
2.一开始会觉得手势太过于刻意,后面可能没有刻意去思考要搭配的手势了,反而还好。
二、内容的框架:
-
嵌套格式可以再明晰一些或者最好是不要嵌套。突然从Facebook的项目跳到稳定币,不认真听下去还以为是Facebook在银行存了1000万美元呢。而实际是从(颠覆前)稳定币的机制→讲到原生币的概念→再讲到代币。然后才说到Libra发行的USDT(颠覆后或者说打算颠覆)他是怎么做“抵押机制”。这个是两条线,在讲课中,可以画一下图,不然有点乱。
-
Libra是USDT的发行机构,Libra又是Facebook成立的一个项目,是这样的话,这张图的呈现(并列关系)就不合理了。
[图片上传失败...(image-3e6421-1561473995525)]
- 结论太过于直白,要成为新的全世界货币霸权,这种如果是[昭然若揭](
事,就让听者自己能领会出来就好,可以用疑问式的结尾。
-
而且作为吃瓜群众的我(可能代表一部分人群),不很认同“什么都是一定的”。毕竟趋势是趋势,过程是过程。比如那100个合作伙伴凭什么给了10亿元,我们姑且不管。但Facebook拿这10亿去做投资还是去布局更大的版图是什么?如果是投资,这获利是否会惠及到购买Libra的机构或个人。再由如果这些机构中有一个类似“英国脱欧”的发生,他之前欧元结算的存单,后面怎么处理。——我不懂经济和政治,乱写的。我的意思是,老师可以把类似的疑问以一个观察员的身份抛出来给人家思考,好过那样一句结尾“……”(我不记得结尾是什么了,反正就是没有互动下去或者评论什么的欲望了)。
-
就算已经看到“司马昭之心”了,也可以客观分析一下可能会遇到的困难重重,结论才说……也许这是一种尝试,一种趋势什么的。
建议回到开头,讲讲这个课程的引子(比如树哥一向对什么什么比较关注,最近发现一桩新闻引起了你的关注);或者回到结尾(比如现在各个国家货币结算对账过程中最为不创造价值的环节是什么,未来不一定是Libra,也有可能是什么什么神币,会不会就此把这些事都干了呢……反正可以适当商业化讨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