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友广场读书随笔
做人当学王阳明——《知行合一》读后

做人当学王阳明——《知行合一》读后

作者: 张孩子王 | 来源:发表于2023-11-20 23:10 被阅读0次

        书桌上放着一本书,是儿子网购的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这本书的封面上映着一个长髯老者,他看上去面色黧黑,清瘦刚毅。平日里常说“做事当学曾国藩,做人当学王阳明”,我也常想:这个人到底做了什么伟大的事情,又创建了怎样的思想,竟然赢得了后世“古今第一完人”的超高评价?带着疑问,我潜心细读,断断续续已月余。今夜,收拾心情,将自己的浅显理解记录于此-----

      时代下,生活里、工作中,内心难免会有困惑与迷惘,当感到力不从心或状态不在线的时候,放下手机,静下心来,认真读一读王阳明,心中真的会陡增一股力量。有好多次,我总是读着读着,就惊叹:这怪不得叫“王阳明心学”。字里行间,闪烁着思想的光芒。时而沉浸其中,万分欣喜。

    封面上有这样几行文字---四句话读懂阳明心学:“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理解了这四句话,所有的困惑将变得清晰,所有的犹豫将变成果断。

      今夜,再次咀嚼反刍——

      第一句:无善无恶心之体。道无善恶之分别,道生万物。人之初心性与道相合,是无善无恶的。就像呱呱落地的婴孩的赤子之心。

      第二句:有善有恶意之动。人的意念一经产生,善恶,好坏也随之而来,这也就是佛家说的起心动念。

      第三句:知善知恶是良知。这就是孟子所说的良知,人看到恶的现象后,会痛恨恶行;看到善的事物就喜欢。这是人的良知在起作用,《大学》所说的“明明德”,就是要人弘扬内心的善良光明的德性,做一个对得起自己良知,对得起别人信任的人。

      第四句:为善去恶是格物。人主动的去除不合理的私欲所产生的恶行,主动做善事。

      书中的关键词“心外无物”,要结合“万物一体”来理解,心的概念不是仅限于自己这个身体,心是整个世界,所以花、美女,都在心中。不看时,处于寂灭状态,看时处于美女、花的状态。所以,每个人都有一个自己的世界,又共有同一个世界。这个认识是很难理解的,只能看到良知的人,才能亲见。——这种理解好像跟潜意识有点像哈!

    “心外无物”事物完完全全可以乐观的存在,不受到人心的控制。但是这个物不仅仅指的是这个客观事物还有它本身的属性。正如前文所说,事物客观存在着,你的心与它同体,所以物并无好恶,有好恶的是你的心。你的心做出了如何看待事物的选择。物也就变成了什么样子。擦亮内心,追求幸福,亮出良知,拨开浮云。——对待事物也许可以运用这种思想,但是对于人,好像并不适用。每个人只管把握自己的对错,不要理睬别人是非。用言语诋毁他人,骂别人肤浅,这种诋毁本身就是肤浅的。心学是能让人有一个超脱生死的精神世界的。重要的东西不是用眼睛去看的,而是要用心去看的。内心强大的人心如明镜,来了就照,去了也不留。

    王阳明说,世界上有一种人,他们几乎是无意识地助人为乐,这种人被孔孟称为圣人。圣贤就是心灵自由、自己能支配自己的人。且看王阳明是如何从圣人身上获取力量的。

      1508年,王阳明被发配到贵州龙场。那时的贵州龙场等同于原始森林,有毒的瘴气和各种猛兽活跃其中。除了残酷的大自然外,当地还有一言不合、拔刀就上的野蛮土著。更要命的是,王阳明缺少食物。就是在这种挑战人类生存极限的场所,王阳明并未丧失信心,他每天都静坐思索。静坐在当时有两个好处,一是可以思索,二就是减少活动量,从而减少食量。经过头脑中的风起云涌,王阳明终于问出了一个好问题:倘若孔子身处这样的境地,他会怎样?倘若尧、舜、周文王、周公被赶到这个鬼地方,他们会如何应对?他试着从古圣先贤那里寻找智慧而突破困局。圣贤的力量真的是穿越时空,“龙场悟道”是王阳明心学的开篇。他靠良知的指引在绝境中生存下来,这个正确的念头反过来又实现、呼唤、光明了良知,他总结出的是: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也,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致吾心之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也!所以,“心即理”。

    我觉得王阳明所说的心,应该指的就是我们的大脑,就是直觉,潜意识,而我们的显意识被他定义为了掺杂了私欲的思考。他说致良知,是让我们多学习,增长才干,得到良知。他说的心外无物,把万物当成了自己的一部分,我们的大脑不仅掌控着我们的身体,还可以将其延伸到整个地球。知行合一,第一是按直觉做事,第二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就是要去实践,去事上练。总之就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吾日三省吾身,不断地反思自己那些地方做得好的,符合天道人心的,就保留它,对于那些不好的,我们就尽量想办法去除它就行了。

      我认为,作者度阴山在告诉我们:每一个人原本都有一个自我的灵明,那就是我们的本心,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良知在。我们要始终坚持本心,以良知来约束自己的生活,在良知的引领下,言行举止都要做到尽心尽力,问心无愧。王阳明的伟大在于他始终能遵从自己的心,蔑视权威、淡泊名利、追求自由、崇尚独立人格。他的良知始终澄澈透明,从未被外界所遮蔽,这正是王阳明超凡脱俗的圣人境界。

    希望王阳明的心学能够发扬光大,希望每个人都能不忘初心,听从自己良知的指引,知行合一!内圣外王!

                孩子王 2023年11月21日23:10

相关文章

  • 知行合一的王阳明,凡人身躯,创造了众多神一般的业绩成就

    读书评阅读书籍分享:读后感《知行合一王阳明》度阴山 《知行合一王阳明》这本书以传记的形式,从王阳明的出生到去世,记...

  • 一埝心语

    做人当学王阳明,在困局中凿光;做事当学曾国藩,在自身上找寻持续的力量。早安![太阳][太阳][太阳]

  • 王阳明心学之知行合一

    王阳明:想,都是问题;做,才有答案 知行合一:先行动起来 王阳明说:夫学、问、思、辨,皆所以为学,未有学而不行者也...

  • 此心光明王阳明

    我的国庆假期作业,读《知行合一王阳明》,写读后感。 为什么读这本书? 第一、习主席要求我们读。 王阳明的心学正是中...

  • 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说是王阳明的重要理论,也是王学的标志性主张。王阳明所说的“知行合一”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认识和实践相统一,...

  • 论“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说是王阳明的重要理论,也是王学的标志性主张。王阳明所说的“知行合一”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认识和实践相统一,...

  • 三十天自我反思运动(第七天)

    读了很久的王阳明,从度阴山的《知行合一王阳明》到《传习录》,感觉对他的做人和学说已经了解很多了,但是在实践的时候还...

  • Day47 何为知行合一?

    最近上班路上一直在看一本书《王阳明心学》。当徐爱听完王阳明对知行合一的阐述之后,内心对其有了新的认知: 知行合一,...

  • 走好每一步

    做人当学王阳明,在困局中凿光;王阳明在《传习录》中用一句话总结说: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解释一下就是,心...

  • 《知行合一王阳明》学习点-第四章-王阳明如何做到知行合一之广西戡

    也许你想要看:《知行合一王阳明》学习点-第三章-王阳明如何做到知行合一之平定宁王 第四章 王阳明如何做到知行合一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做人当学王阳明——《知行合一》读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wfbw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