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子罕》第一天。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
这里又谈到了孔子很少讲的三个方面:一个是利害关系的利,二个是命运的命,第三个就是仁。
首先孔子是一个非常睿智聪明的人。所以,如此之人,他怎么会经常去谈利呢?作为一个文人会留下很多笔迹,如果你老是在利上做文章,那么你就会关乎到天下的时事与政治方面的东西。那么谈的多了自然就会给人形成诟病,最终可能就会在自己的笔尖上惹祸。所以一个智者,会尽量让自己避开利字去做学问。同样谈到利,也就是与钱财挂钩,一个人经常谈利会让人觉得你很庸俗,满身铜臭味。这与一个文人的身份不相匹配。
第二方面,孔子不愿意谈命。一说到命就会让人家想到这个玄学,哲学,宗教的问题。到底孔子他信不信命,懂不懂命,有没有掺透命的学问我们不可得知。从前面几章看来,孔子每次谈到命的时候,都不再往下说,但是他从没有反对鬼神命运之说。可见他是可以自己参透,但是不会说出来之人。如果他参透了,为什么又不说出来呢?你想想一个能参透生死之人,如果他把终极的秘密说出来,有人会相信他吗?更多的人会觉得他是胡说八道,满口胡言,一派形而上的唯心论者。那么在这样的年代只会给自己惹来杀身之祸,会让更多的人像洪水猛兽一样去攻击他,更多的人根本也都不会明白。而懂的人已经不需要再去评判了。所以对于命这方面的东西,孔子避而不谈。
孔子在前面用很大的篇幅讲了《里仁》篇。讲了仁的作用,仁的性质,但是他并没有给仁下一个定义。所以会说孔子比较少谈这三方面的东西。
在达巷这个民间的地方,有人说:孔子你这么博学,这么有能耐,但是你为什么没有一样你成名的专长呢?
你看现在成名的人,他都会有自己的一项特长。最简单的来说,我们就看了很多歌手成名,他都有一首自己的成名曲。那么他会唱一辈子,因为是出道以来成名的那一首曲子,他们会终身去唱。或者说有的人是在某一个行业,比如说厨师,美容,射击或者说赛车,或者是其他的某一个行业里面成名,都是有其特长的。但是孔子没有,那是因为他每一方面都非常的出色。
孔子听到有人这样说,他自己也觉得很好奇,说:那我要用哪一行去成名呢?是以我的驾驭技术还是以我的射击呢?让我自己选择,我就选我的驾驭之术吧。
听起来非常幽默的一段说话,可以显现出孔子是一个非常幽默,并不是很严肃的人。在这里用东方心理学来理解这个驾驭之术。
东方心理学把人体的五个感官:眼,耳,鼻,舌,身体,比作是五匹野马。那着这五匹马的缰绳称之为心意。而抓着这五条绳子的是驾驭者,就是我们的智慧。在这里可以把这个驾驭者比作是孔子,这五匹野马相当于是当时的六艺。孔子就是要把这当时的六艺,所有的传统文化的精华,都保存下来,引领他们向前进步。所以他说他是执御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