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网上热议的一个新名词——“低欲望群体”和“低欲望时代”成为了具有特定意义和特殊背景热点词汇。
先来看看数据大背景以及专家分析——
7月消费动能走弱。2023年7月,社零环比为-0.06%,较上月-0.30PCTS。季节性上,7月社零环比为2011年以来同月倒数第二,显示继5月、6月之后,7月消费复苏动能继续放缓。消费环比走弱叠加去年同期的高基数,7月社零同比+2.5%(市场预期+5.3%),较上月-0.6PCTS.
总体来看,7月社零数难言理想,环比社零数据的走弱叠加去年高基数,社零同比涨幅再次下行,也低于市场预期。7月居民出行意愿并不弱,100个大中城市中,分别有70个和85个城市拥堵指数超过去年和前年7月。7月居民出行的相对积极与消费数据和居民信贷的疲软同时出现,表明7月消费数据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是居民预期走弱,消费意愿下行。来自《中航证券》
“低欲望”这个概念最早源自日本管理学家大前研一在其著作《低欲望社会》中的说法,指的是作为社会主体的新世代不愿再背负风险和债务,丧失物欲、成功欲、结婚欲、生子欲,甚至是性欲,远离时尚、远离名牌、远离买车、远离喝酒,甚至是远离恋爱。
中国似乎也进入了低欲望社会,日本的低欲望社会现象在中国已经开始萌芽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愿意生孩子,甚至连婚都不愿意结。
这一点,在一二线城市的打工者也晒出了自己的收入和账单:
“一个月三千块,一千五房租,一千五吃饭!你打算让他们有什么欲望?”
“结婚一笔债,生一个孩子一笔债,买房子又是一笔债,消费不起的再来一笔债,人生还不完的债,何不无债一身轻?”
这是普通人对高房价的无声抵抗,这说明年轻人对生活的期望值在降低。他们越来越讨厌那些所谓砖家和大师的心灵鸡汤,甚至发出“努力又能怎么样?动不动好几百万的房子,个个月几千工资,能买得起吗”的慨叹。这种情绪的滋生,说明他们对未来的期望值在降低。
这一点可以从网友的留言中看出:
“不恋爱、不结婚、不生娃、不996、不买学区房、不去一线城市,也不内卷,不知不觉间少赚几十万,节约几百万到几千万不等,然后多活十几年。”
而比讨厌毒鸡汤更可怕的则是:很多低欲望群体发现,再努力也改变不了命运!他们意识到,即使努力工作,也很难获得更好的生活。这一点可以从年轻人对工作、生活的态度中看出:
“现在上班是被剥削,对比我们上一代人,相对收入我们并没有更高,相反我们的工作压力却无限变大,阶级逐渐固化,给老板打工让钱流向老板成了这个社会最大的现状。”
“每天工作到很晚回来之后,只要能舒舒服服的追剧、吃零食,没有人打扰我,我觉得这样就够了欲望低了之后真的轻松多了。”
“我们生存的现状:在家躺尸,想要的娱乐,全在淘宝、抖音里面。”
这一句话揭示了现代年轻人的消费观念的转变。在过去,人们通常会通过购买物质来证明自己的价值。然而,在现代社会,人们更加注重自我表达和个性化。因此,年轻人们更愿意在淘宝、抖音上购买自己想要的东西,而不是追求更高的物质享受。
“低欲望”青年的出现并非偶然。它反映了现代社会中人们对于生活的态度和期望值的改变。对于许多年轻人来说,他们不再追求更高的物质享受和成功欲望,而是更加注重自我表达和个性化。这种趋势可能会对未来的社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低欲望青年谣》
万物萧瑟的世界,
低欲望青年独自徘徊。
他们的眼神空洞,
彷佛对未来不再有期待。
金钱、名利皆无谓,
恋爱、婚姻也不再提起。
他们讨厌这个复杂的世界,
只想要简单、轻松的生活。
微薄的收入,沉重的负担,
让他们失去了追求幸福的勇气。
他们讨厌砖家和大师的鸡汤,
因为知道努力也无法改变命运。
夜幕降临,他们在月光下沉默,
星空映照出他们孤独的影子。
他们想要寻找属于自己的世界,
却发现,这个世界已经变得如此陌生。
然而,即使生活再艰难,
他们的内心依然有一份执着。
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自我,
用个性化的语言,描绘出自己的世界。
您有什么看法,欢迎关注&留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