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赏月,我并没有什么兴趣,一是眼神不好,熟人换了衣服都觉得踌躇,怕弄不准确,表现尴尬。二是觉得花前月下,情思浪漫,没喜欢的人相伴只有孤单,清清冷冷,没什么看头?三是性情俗鄙,只认萝卜白菜,绿茶炭火,上班搞事、下班睡觉,实在难附风雅。
古人写“月”,往往与乡愁有关,李白曰:“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说:“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白居易吟:“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欧阳修诵:“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苏轼叹:“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古代交通不便,信息不灵,一旦离乡,前路茫茫,要么“少小离家老大回”,要么“且认他乡做故乡”;大多情况是“断肠人在天涯”,在寂寞的夜晚,伴孤灯黄卷,听雨打芭蕉,酒入愁肠,对月独酌,醉眼朦胧中,“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月亮就成了最真实的情感载体,月圆人圆,中秋赏月就成了习俗。吃吃香甜的月饼,闻闻桂花的香气,撩撩摸秋的小媳妇,忘却旅途愁思,倒也有些乐趣。

2018年1月31日晚,一轮铜红色的大月亮高悬在夜空,据媒体报道,九点至十点之间有精彩的“月全食”过程。称之“超级蓝色血月”,是152年来的第一次,过程清晰,色彩梦幻,最宜观赏。想想此生幸运,得一巧遇。大地在一片红红的光泽映照之下,雪野泛霞光,琼枝涂碎金,玄铁淬炉火,该是一幅怎样美轮美奂的景象。
九点不到,赶紧到阳台上看吧!这才发现四周的高楼已经把我远处的天空遮的只剩我楼上的一块了,对面屋上的积雪发出淡淡的惨白的光,楼下非常安静,平时疯闹的小孩子早就趴在炉子上玩手机去了,好在月亮识趣,刚好歇在22号楼的楼顶,总算眷顾了我的热情,天空黢黑,不见一颗星星,月亮仅为半月,发出昏黄的光,和楼上的灯光混在一起,看的不胜分明,不过从楼下直到天上,倒也惊艳,仰的脖子酸痛,也没看出多大变化,半月好像还是半月,倒是不断吹来的寒风,让手脸变得冰凉,脚也冻的生疼,偶尔有行人从楼下走过,踩的雪地吭哧吭哧直响,妻在炉子边看着《恋爱先生》电视剧,不时戏谑一句,“看到了么?”、“变红了么?”,最后来一句不如电视好看。不断消磨我的兴致,极力睁大眼睛、极力探出身子,越看眼睛越模糊,最终想象中的景色一点也没看到,呆了一会儿,觉得无趣,还是烤火实在,只好作罢。

打开手机,发现朋友圈里的图片一幅比一幅漂亮,感叹网友们的神力,黝黑的大幕显得神秘而深邃,一个红彤彤的圆球,上面依稀还有山水田园,好像伸手就可以揽他入怀,近在咫尺。远景象大海里航标上的灯光,清晰而又缥缈,有渐行渐远之感。返圆之初象高山顶戴的白帽,晶莹而又优雅。进而如手拿灯泡,光坐分明,白的刺人眼睛。还有一张黄色的半月,泛着琥珀般的光泽,更像新剥的蛋壳,可以说每一张都美到了极致。完全超出了我的想象,惭愧冻了半天做人的差距竟还是这么大。
事已至此,我不禁后悔起来,感叹自己的耐心错失了美妙的过程,后悔没有下楼到广场上去,那里是挡不住的,惊讶这一幅幅照片是如何拍得的?好像我真的等了152年一般,幼稚不已。如此玄妙的色彩竟然擦身而过,没有看到,遗憾不过。最近读了一篇柴静的文章《真想常流失于涕泪交流中》说的是一名记者如何让事件的真想不被情绪所影响,做到真空般的准确。我知道这些照片并非一般网友欣赏所见,并非赏月的真相。我想我也是不是要用理性一些的态度对读者负点责任呢?蓝色的月亮、黄色的月亮、红色的月亮、白色的月亮,真相怎样呢?我们只知道“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除白色之外,红色、黄色十分少见。其实除蓝色之外都是可以出现的,这是太阳光受到地球大气层影响所致,而蓝月亮是西方把一个月出现两次满月的第二个满月称为蓝月亮,所以“蓝色”与月色无关。当然观测是要一些专门的设备的,肉眼很难做到,这样我没看到也就释然了。

“距离产生美感”是生活告诉我们的道理。其实现实中什么都可以有所保留,做有距离的旁观,给自己留下想象的空间,结果自会有人给你呈现,甚至比自己看到的更好,从而获得精神的愉悦。就像人生一样,只要你还活着,你就不能做到完全清醒。而当你死后,更无所谓清醒。所以人生总是处在迷惑之中。因此遇事不必要太过较真,在有月的夜晚,牵着爱人的手,想嫦娥垂泪,看树影婆娑,在路灯昏黄的街道上走走,照的是月光,赏的是心境,给美丽蒙上一层纱,是不是生命的诱惑力就更强大一些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