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思考自己的远方有多远,,是否能找寻到自己的那片蓝天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曾说过“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前行的道路总有数不清的荆棘,停留还是跨越,凭着自己的心所向往的而前进。一个属于自己的远方。
![](https://img.haomeiwen.com/i8334818/c07cd343bbf81b49.jpg)
踏上一条未知的路,背上自己的行囊,通向长长隧道后的远方。
前行,剩下的是风景还是脚印?踏上第一次的行程,由于火车晚点,四十多小时长途跋涉,在人满人患的车厢里,细听人们绘声绘色的“唠叨”。无处不在的人的热情,人的喧哗声,穿梭的人群,在这里看见的形形色色的人们。用着不同的口音,说着属于自己家乡的话语,一口的浓烈的口音像自我的音符一样,使得人感到亲切,愉悦。顿时有一种越山越洞遇乡音。霎时间,人与人从陌生到陪伴,随之到下车也不忘多嘱咐一句,“后会有期”,记得来这边玩。简单而质朴。难道不是一种乡遇的“远方”?
前进,人与人的距离是一句话就打破的。孤独是自己创造的,朋友也是自己找寻的。一句问候,一句关心,一句鼓励,造就的是人和人更进一步的相处。火车继续走着,漫长的路上。随处而来的一句:你是有什么胆子,如此一个人坐车而行。脑里便闪过:“想去瞧瞧心锁定的那个地方”。接着说到:“你在里面坐着睡,这样好睡一点”。顿时的感谢无法表达出来。
前方,无数的激动牵引着那颗心弦。带着一本川端康成的《雪国》,便明白“穿过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了”。穿过了这些上千公里的奔跑,也达到心中盼。纷纷扰扰的新视野,一切都是新奇的,带着不同的地方气息,行走着,行走着,总是感觉到生活节奏的不同。旅行的开始,就在上车的那一刻,而下车是享受的过程。来了,来了,真的开了。
一座富有历史的城市——济南。泉水之多,泉水之甜。“趵突泉”,随想一下难不成是:“抛起来的泉水”,抿嘴一笑。见之便是:“云雾蒸润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时来泉水濯尘土,冰雪满怀清与孤”。诗的情怀是对泉水的吟诵。“千佛山”脚下的虔诚,是人对于信仰的徒行。每一步都是稳当而实在的,无数的故事是述而不尽的。行走在其中感受到吸取的东西,是自我的一种熏陶。感叹到:“等待不枉此终行,徒而领略异风景”。
![](https://img.haomeiwen.com/i8334818/6e2216d313d07bda.jpg)
一路走过,都不同于自己以往的认识,人需要多走走,即使没有堂皇的交通工具,也要有堂皇的精彩纷呈。不论行囊是啥样,只要你继续走之,你就会发现“远方”有诗,诗在远方,依存在一起。远方有多远,你的故事就有多远,你的诗也亦然呈现。
放下你的繁忙,出去走走,一条小河,一棵小草都能让你欣喜如狂,选择的前方,是洗涤心灵的道路,有句话曾说过“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你赤手空拳来到人世间,为了心中的那片海不顾一切”。拾起你得波澜,寻找你的诗与远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