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写于2017年10月31日。
何谓“可恶”的妈妈呢?我想应该是那个把“别人家的孩子”一直挂在嘴边的妈妈吧。
别人家的孩子,读书品学兼优、大学拿到的是复旦交大清华北大录取通知书、毕业后历经重重筛选被世界500强公司录用、到了适婚年龄顺顺利利结婚生子......这个benchmark,是孩子们的眼中钉,妈妈们呢?更多的是不是焦虑和无奈的情绪呢?焦虑是焦虑在他们比自己的孩子优秀,无奈是无奈在面对落后的自己孩子不知道该如何帮助他往前跑。
自然我也不喜欢老是被比较,可我为什么说我终将会成为这样的“可恶”的妈妈呢?发现我有这个“潜质”,是最近我看到票圈,有朋友po了张她女儿啃鸡腿的照片,联想到家里不爱吃饭的熊孩子,我几乎马上留言点评道“能啃一个鸡腿了?”,谁料到朋友的回复是“一顿2个鸡腿”,简直一万点伤害了啊!在修复心情的时候,我就突然想象到一个场景:琪琪吃饭的时候,我可能会说“快点吃啊,多吃一点嘛,人家小姐姐一顿饭啃2个鸡大腿呢!”。然后我又想到很多场景,比方讲,“他们家宝宝6个月了还不会翻身呢”(内心是鄙视的)、“琪琪才刚12个月,已经会走路了”(内心是骄傲的)、“我们家已经会滑板车了呀,滑得快得很”(内心都快骄傲的哼小曲了)、“你家宝宝说话比我家早呢,琪琪都快2岁了还只能说简单的”(内心是有点小焦虑的),回想起琪琪的大动作发育都不落后,唯独说话比较慢,当时我还有些自责是不是没有很好的引导她。等家里有了妹妹这个新成员,我们又开始说“妹妹的皮肤比琪琪白”、“妹妹怎么没琪琪趴的久呢”、“妹妹6个月就会标准姿势往前爬了,原来大动作发育也不比琪琪差啊”,你看我们早就不知不觉陷入了“比较”的“怪圈”。
娃还在学龄前的时候,我们会比较谁家跑得快、谁家身体好医院跑得少,谁家胃口好饭量大吃饭不操心、谁家能歌又善舞、谁家儿歌念得多、谁家古诗背得早、谁家古灵精怪惹人爱......等开始上学了,我们又开始比较谁家作业做得快又好、考试高分拿得多、才艺学得多......自然而然的,我们终将变成和我们的父母一样,没准五六十岁的我,已经变成了一个担心闺女有没有入错行、能不能嫁对人的妈妈了,习惯性的拿自己的闺女和别人家的孩子作比较,还在闺女面前叨叨叨的碎碎念,觉得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丝毫不觉得自己早就一点不可爱了,还要因为闺女的“不识好歹”伤心难过抹眼泪呢。呵呵,是不是很可怕?!
我希望能营造好的亲子关系,学术角度看这应该是一个很大的课题,很多人都在这个领域研究,然而没有天生的育儿专家,也没有育儿的标准答案。我作为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但又稀里糊涂成为了政策开放后新一代的二孩妈妈,如何经营好亲子关系,任重而道远,但却又只能摸着石头过河。我肯定不可避免的会遇到无数“别人家的孩子”,但我希望我能做个淡定一点的妈妈,多一点平常心,把“别人家的孩子”更多的放在心里面,不要给我的孩子们施加太多的压力,同时我要学会接受我的孩子们的属于她们的特质,欣赏她们的优点,聆听且尊重她们的观点。
谨以此文自勉,希望自己能成为“别人家的好妈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