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二舅”的视频一夜刷屏又很快受到质疑。其实,无论作者和“二舅”究竟什么关系,“二舅”的故事在多大程度上是真实的,“二舅”作为一个身残志坚的残疾人,都是值得尊敬的。作者原本想借这样一个故事给当下社会中无处不在的焦虑提供一个治愈的思路,其动机本身也无可厚非。但是,用这样一个故事来治愈当下社会的焦虑,显得有点不合时宜,致使事件本身演变成了一场南辕北辙的教育。
故事的逻辑非常简单:二舅本来是一个极其优秀的人,但是,由于命运的不公,遭受了一连串暴风雨似的打击,最后,不仅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走进大学,反而因为医疗事故变成了残疾人。但是,二舅不抱怨、不气馁,最终活出了自己的精彩。我们这一代人中学时学过一篇课文,陶铸的《松树的风格》,里面讲过一些历史上优秀人物的故事,最后有一个反问句:难道我们共产党员还比不上一个封建时代的士大夫吗?讲了哪些人的故事,我已经不记得了,但这个反问在我脑海里留下了很深的烙印,此后几十年,我在不同地方,无数次听到过这样的反问。这一次,“二舅”视频的作者,压在舌头底下的,不正是这样一句反问吗?
事与愿违,现在的年轻人不愿意按照这样的逻辑思考,他们喜欢追问:这个故事是真的吗?那些造成“二舅”不幸的人承担责任了吗?这样的风险现在还存在吗?这个社会,为什么没有向“二舅”伸出援助之手,却任由一个不幸的残疾人在社会底层苦苦挣扎?现在的年轻人不再把个人的不幸完全归咎于个人,他们更愿意通过一个个例发现社会的缺陷,他们愿意通过他们的努力促进社会的点滴进步,让我们的社会变得更为合理和温暖。因此,事情的发展没有像视频作者期望的那样带来治愈,反而带来了一连串的质问。据说,“二舅”家乡的基层组织已经准备起诉视频作者,因为视频里说当地没有为“二舅”办理残疾证,事实上上世纪九十年代,当地就已经为“二舅”办理了残疾证。一个突出“二舅”悲惨的表现技巧,变成了抹黑基层工作的谎言。
谎言当然无法治愈当下社会的焦虑。流传千年的格言、警句也无法治愈。先入为主地确定一个主题,再用一个故事层层把这个主题包裹起来,教育作用不仅有限,有时还会适得其反。真真正正的治愈,恐怕还得面对问题并脚踏实地的解决问题。这样当然难得多,但每一点努力都会收获一点成绩,久久为功,就推动了社会进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