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还是姑娘的时候,如果给自己的文字弄个书名,我脑子里肯定会出现《梦里花落知多少》、《知否知否》这样的题目,会有很多现在看起来无病呻吟的文字,包含当时无法排解的情绪。是我的其中一截人生,梦人说痴话的阶段。
为人妇,为人母,是另一种成长。更是对生活技能的挑战。想的会少,做的更多。
孩子的早餐或者说是家庭的早餐,其实是很早就开始做了,毕竟天天在早餐店吃不是办法,偶尔在早餐店吃或者打包到单位是我的经常,我家最固定的早餐是给家里孩子做的。有心把每一天给他准备的早餐记录下来是在儿子走读后,本来是住校,但是他为了自由故毅然决然决定住校。学校住宿环境不好,特别是在夏天,用儿子的说法是晚上只有床的栏杆有点凉意,一个晚上醒几回是常态,被蚊子还当了点心,而且食堂早上基本是馒头和粥,花样少。经过我的劝说,加之食诱,儿子选择了走读,早餐那一餐固定在家里吃。
儿子早上是六点四十分的车子接上学,所以必须在六点半前吃早餐,六点半的早餐桌由此而来。
在历经儿子幼儿园、小学的早餐操作后,积累的经验有了一定作用,我可以不用慌慌张张刻意去准备食材,基本是家里有什么早餐吃什么,冰箱里有存货,喜欢吃的备点。有时候前一天晚上吃剩的,调理下加点或者减点食材就能配上一餐。儿子的口味和好吃这些年下来已经了然于胸,所以,六点半的早餐桌在营养和视觉上慢慢调整改变,既不能让早上的学习昏昏沉沉,又不能临近中午饥肠辘辘。
六点半的早餐桌已经历时大半个学期了,我习惯在早餐准备好后对餐桌食物拍照留存,坚持早餐打卡,积攒下来居然也有几百张的图片,见证了我的早餐陪伴。同时,在这六点半的早餐桌上能和儿子共进早餐,顺便聊上几句,已然是种习惯了。
这个年代纸质媒体逐渐被淘汰,成书已经不是奢望,很多家庭会制作家庭的微书用来记忆,特别是关于孩子的成长。我想记忆的也是这段特定时间,特定人物,以及那天聊起的特定话题,或许这些只是我和儿子之间的特定回忆、特定味道。
天底下做早餐的妈妈心意是相通的。如果我把早上六点半的餐桌上的食物制作写下来,加上和儿子的日常聊天话题和心情,配上餐桌图片,不知道你会不会买本《六点半的早餐桌》看看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