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中年,主动学习一般缘于兴趣和爱好。为了后半生的日子有趣不乏味。
2021年5月15日开始,为参加一次竞争性选拔考试,被动学习了7天。
不能说废寝忘食吧,也是2020年初以来最用功最充实的一小段时间。
23日上午,终于考完了。
在第一眼看到考试题的时刻,就觉得到这把年龄,学习不容易,考试更难。
坐在考场上居然感同身受到现在孩子们中考高考的艰辛。
足足7页的阅读材料分析题、案例分析题、策论题。
考察的不仅仅是理论功底,更注重的是在基层而且是领导岗位的实践、
如何解决问题,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实践又升华对理论融汇贯通的能力。
平时不加强学习和实践,靠短时间内集中脑补理论、政策和文件,
包括我在内的大多考生只能是纸上谈兵且谈不到点子上。
想起之前参加竞争考试时,一位老师说过的:你做过什么?做成了什么?
同样是做工作,涵盖的难度和高度真的是有差别的。
但前提是你必须亲自做、亲身经历。
实践是最好的老师。
与闺蜜说起,暑假想让孩子去北京律所实习见识一下,
她说,基本没什么用,要想学习成长的快,必须参与到一个项目中,
一般是不会让一个短期实习生参与项目的。
复印资料、跑跑腿有什么用?还是让孩子假期学些自己想学的,做些自己想做的吧。
她说的也是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回过头再看这次考试,最初报名的念头来自于周围同事和朋友的鼓励。
她们之中有一直在会计师专业坚持不懈从高级向注册进军的同龄闺蜜,
有爱学习求上进经历过公开选拨副处考试的80后小妹妹,
有未来必然将会迈入公选考场的80、90后小同事。
既然大家都这么支持,试试就试试吧,反正不会损失什么。
既然自己难得的符合条件,组织都给你机会了,
自己更应该给自己机会,重在参与,起码知道现在的领导选拔考试考什么。
也能通过与一起考的人交流,增长些认知,填补些盲点。
每一次经历都会有收获,对不同阶段的自己有不一样的评价。
对不同年龄段的自己想做什么,能做什么,善做什么有更清晰的认识。
考试两个半小时,是意识高度集中的两小时,消耗能量的两小时。
后遗症是到第二天还头疼。
生理体能、机能和记忆力的减退是客观现实。
从过去了的事情中快速抽离出来,而不是依然自动或不自觉的要浸入到其中,
是自己要改变的。
这一点上,身边就有榜样,
人家整个过程中,平静,淡定,从容,
结束后,放下,活在当下。
而
这正是我一直努力在修炼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