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的人是生活在割裂当中的,生活在没有整合统一当中。像每天来上班,你真的特别愿意来上班吗?还是说你是不得不?因为我要养家,我没办法,我得看起来像个负责任的人,所以我来了。但你其实不愿意来,这就是割裂的。所以一个人如果真的要走向更体现神的那一端的话,那我们就应该是整合的。矿物质才能做到完全割裂,人做不到,人割裂就会疯,人割裂就会痛苦、就会不舒服
一个人的世界可以很丰饶,也可以非常贫乏。你的存在层次将吸引着你的生活,就是你是更接近于人的这一端,还是更接近于矿物质的那一端,你的存在层次将决定你生活的状态。如果我们把这个世界完全当作机械论来看待,我们认为这个世界就是机械的,就是一环扣一环的,一切东西都是用数学和物理学能够决定的东西,那么就会导致伯特兰·罗素所说的一句话——这个话说得好有力量——叫作“不屈不挠的绝望”。就是假如你对这个世界的看法是错的,那么你会陷入一种不屈不挠的绝望之中
怎么整合呢?有两个东西一定要契合,第一个契合是“头脑和心智的契合”。我们思考所有的问题不能够都只通过理性来分析,只通过理性就是头脑,用头脑来代表理性。至于心智,在哪儿是心,这个不好说,但是你总有些东西不是用理性来解决的。所以,感官只能带来资料,就比如说我们眼、耳、鼻、舌、身,我们外在的感官只能带来资料,这个资料最后会变成什么东西,完全取决于你的心智
贝多芬晚年是耳聋的,但是他照样可以创作出非常棒的音乐来。为什么呢?因为那个音乐根本就不在外在的感官当中,他根本不是靠听来解决的,他是靠心智,在自己的心智当中就能够创造出音乐来。头脑的契合才是关键。我们能不能够让自己的感官、我们的这种理性和非理性之间能够达成一致和契合,这个才是最关键的东西
在对待比无生命物质重要性等级更高,或存在层次更高的事物时,观察者不光要依赖他本人通过学习和训练培养出来的更高才能,还要依赖他的信念的契合,也就是他的基本预设和基本前提的契合
不是简单地吸收外部的信息来分析,而是你心中得有一些信仰,你得有一些相信,你才能够把它们整合在一起。就像贝多芬脑子里边其实预设了很多的音乐,他才能够把这些音乐从没有听觉的世界里边写出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