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的最后几天,接连几个消息都让猝不及防。
昨天主持人李咏去世的消息带来的震惊余韵未散,今天金庸老先生辞世的新闻又彻底刺痛了记忆,内心一片悲凉。
那个最会讲故事,最会写文章的老人走了
那个给我们写了无数成人童话,编织了无数英雄美梦的老人走了
那个告诉我们什么是江湖,什么是侠义的老人走了
带走了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青春与幻想,从此再不见华山论剑,再不闻碧海潮生。
读金庸,是从初中开始的,班里同学很多,不学习的大有人在,不看金庸的却是寥寥无几。
一本《天龙八部》从第一排传到最后一排,再传回来的时候已变成了《雪山飞狐》
男孩子们凑在一起讨论乔峰和杨过谁更厉害,女生们聚在一堆研究小龙女和香香公主哪个是第一美人。
校门口的租书店,金庸的小说总是摆在最显眼的地方,要等好几天才能抢到自己想看的那一本。
无聊的政治历史课成了课外书泛滥的重灾区,貌似正襟危坐的小伙伴们各种歪门频出,在桌膛里,在书堆掩饰下如饥似渴的阅读着。
我的阅读速度也是那个时候练成的,争分夺秒的看,下课连厕所都舍不得去,晚上蒙着被子打着手电,一周看完整整一套《射雕英雄传》
金庸小说中的世界,总是让人欲罢不能。
我们总是为主人公牵肠挂肚,惦记着张无忌能不能解开寒毒,惦记着小桂子能不能瞒过海公公,惦记着杨过什么时候能找到小龙女,惦记着令狐冲什么时候能娶了任盈盈……
那些茶饭不思,辗转反侧的日子里,心心念念的都是金庸。
那时候的家长,总是视武侠小说为祸根毒草,恨不得一把火烧光。
家里学校,都读的时时惊心。
最惨烈的一次,包着语文书皮看《神雕侠侣》被老爸抓包,几把撕碎扔到窗外,赔了书店老板半个月的早餐钱,还狠狠哭了一大场。
不是哭经济损失,是哭好好的书缺了一套以后怎么看?
但其实,最初不经世事的我,最爱的还真不是金庸。
我爱古龙,爱楚留香,爱陆小凤,爱李寻欢。
那些面目沧桑风流不羁的浪子,对着少女时代大叔控的我散发着致命的吸引力。
那才叫高手,那才叫洒脱,那才叫千山任我行,江湖任我闯。
千金散尽还复来,美女如云总相伴。
相比之下,金庸书里的人物都太不“酷”了。
那么高的武功,那么厉害的身手,却总是满身桎梏,
永远想着江湖道义,永远想着为国为民。
简直假大空高大全一样的存在。
那时候看令狐冲被师父一次次陷害还总想着重回华山。
看最爱的乔峰盖世英雄却被逼的左右两难自尽以全。
胸中愤懑的一口老血恨不得喷在书上。
就不能让世俗礼法玩蛋去,你们杀出重围快意人生么?
简直辜负了“大侠”这两个字。
随着年龄渐长,几次重读金庸,渐渐有了更多的感悟。
不再只顾着看儿女情长高手过招,开始细细的品味每个不起眼的人物,每句不经意的言语,每段看似随意的景色描写。
才慢慢发现老爷子写的岂止是一个江湖……
那时候最爱的是天龙八部,最不喜欢的是鹿鼎记(实在不像武侠小说)
现在鹿鼎记却成了重看次数最多的一本。
最爱的大V号是六神磊磊说金庸,在花露水的带领下,再细细品读老爷子写的每一句话,都觉得别有深意。
我想,如果有一天,我的孩子爱上了看金庸,我会开心的鼓掌。
那是一个太丰富的世界,简直像寻宝游戏一样好玩。
在那里孩子们看到的绝不是我们父辈所以为的打打杀杀侍勇斗狠
也不仅仅是简单的缠缠绵绵儿女情长,
而是一幕幕社会的缩影,一场场人世的悲欢,一段段爱恨离合,一程程人生起落。
那里有庙堂权谋,也有市井人情
那里有争名夺利,也有江湖侠义
那里有国家民族,也有儿女私情
那里有阳春白雪,也有柴米油盐
那里有国学诗词,也有民俗小吃
……
更重要的是,那里会告诉孩子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是,什么是非。
老爷子说:“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不是自己活的痛快就叫英雄侠士,不是功夫最高就能获得江湖尊敬。
那些看起来羁绊住这些高手的所谓礼法、责任、道义
才是最应该坚守的准则。
所以洒脱如黄药师杨过,也会在襄阳被围的时候挺身而出。
所以猥琐无能如韦小宝,也会为不出卖朋友而放弃步步高升。
如果有一天,我的孩子爱上了金庸,我会对他的眼光表示赞许,并安静的陪着他一起阅读,走进这个奇妙的世界,我会告诉他,曾经有一位最会写字的老人,为我们写出了这么多这么好的作品。
金庸之后,再无武侠
再见了,金庸先生。
青山不改,绿水长流,江湖路远,不必相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