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单从人的肉体结构上来说,除了高矮胖瘦外,似乎没有本质上的差别,都是用一日三餐延续着生命的长度。但是,人是有思想的动物,并且由于各人思想的不同,人与人之间就有了很大的差异。
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说过:“人是一支有思想的芦苇”,意思是说人的生命像芦苇一样脆弱,宇宙间任何东西都能致人于死地。可是,即使如此,人依然比宇宙间任何东西高贵得多,因为人有一颗能思想的灵魂。
没有灵魂的肉体就是一具可怜的皮囊。人生不在于干感天地,泣鬼神的事,做多大的官,有多少的钱,灵魂是人的支柱。人之所以与其它动物不同,被称为“高级动物”,不仅仅是智商,思维活动差异,更重要的是人有灵魂,古代“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人生准则,其本质是想让人与动物相同,使人无精神。
巴尔扎克在选择职业方面与父亲发生了矛盾,父亲想让他做医生,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但他坚持自己的理想--当一名作家。不久后,与父亲的关系彻底硬化,他的父亲也不再提供他任何生活费用了,只能靠微薄的稿费度日,但寄出的稿子大多被退回,他的生活陷入了困境。每天只能吃着干面包,喝着白开水画饼充饥。也正是在这么艰苦的日子里,他竟向朋友们借钱,买了一支价值700法郎的镶有玛瑙的粗大手杖,上面刻着:“我将粉碎一切困难!”,正是这种有思想的灵魂支撑着、激励着他,成就了一个世界级的大文豪。
泰戈尔说:“信念是鸟,它在黎明仍然黑暗之际,感觉到了光明,唱出了歌。”当一个人身陷困境遭遇挫折打击时,他可以一无所有,但是不能没有灵魂,那是一种对未来美好希冀,对现状的顽强不屈,和对理想坚持不懈的追求。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珍惜内在的精神财富甚于外在的物质财富,这是古往今来一切贤哲的共同特点。
我时常想,人生的美应该是没有功利性的,如果带有功利就没有美可言。正义,奉献,怜悯都是人的灵魂内容,有无穷内涵和外延,社会本身不缺少美,缺乏的是积极去发现和挖掘美,从而感染更多的人。
曾经看过一个励志短片,讲述的是爱的传递。在人头攒动的大街上,人们面对的都是陌生的面孔,即使摩肩接踵,也不会过多地留意。镜头转到一个冷清的墙角,一个乞丐正在那里向路人乞讨,然而过往的行人却目不斜视,似乎没有感觉到乞丐的存在,世态就是这么炎凉。然而,这一幕一幕却进入了一个青年的视线,他默默地走向一个快餐店,买了一块奶油面包,双手递给了那个乞丐,没有说一句话,转身就离去。乞丐得到面包后,也迟迟没有动口,似乎在思索什么,似乎被这样爱心所感动。不经意间,他发现就在离他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女孩起身走的时候,忘记了放在身旁的手机。他放下手中的面包,立即赶过去,拿起被遗忘的手机,交到了女孩的手里。那一刻,女孩看着衣服褴褛,蓬头垢面的乞丐,却没有一点儿厌烦,被乞丐的行为深深地打动了。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现实社会里,人们也更加注重现实的结果,物质的欲望多于内心的修炼,常常就会被物质所绑架,成了物质的附庸,苟延残喘地挣扎,灵魂日益萎缩和空虚,只剩下了一个在世界上忙碌不止的躯体。其实,无论身处何处,只要有一颗有思想的灵魂,就会绽放出绚丽的生命之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