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晚上,我打电话给爸妈。
我:“在干嘛?”
爸妈:“准备洗澡了,你吃了吗?”
我:“和朋友在外面吃了点,现在在家里阳台上一边洗衣服一边跟你们打电话”
爸妈:“你最近很少做饭了吧?”
我:“有时候会做一些简单的面,上次不是跟你们看了吗”
爸妈:“今天上班没有?”
我:“今天周五,当然上班,明天周六,我要在项目部加班”
爸妈:“加班有没有加班工资,你们其他部门也加班吗?”
我:“没有加班工资,只有工程部需要加班”
目前为止,以上聊天和上周五打电话回家几乎一模一样。
我:“我最近一直在健身房锻炼,每天中午休息的时间,觉得自己太瘦了,想增肌,目前已经增重了3斤了”
爸:“增重主要是要多吃,要调节肠胃,饮食 、排便规律”。他好像不太赞同休息时间进健身房锻炼。
我:“我很规律的,你说的调节肠胃怎么调节?我这个是进行力量训练,就是把肌肉撕裂,然后补充饮食,再长出新的肌肉”。我好像对他的不赞同有点烦躁,不问我怎么练的,也不为我增重3斤感到高兴,而是开始说教起来。
我:“这方面我比你懂”。
爸:“我现在去洗澡了。。。。”。
妈:“那你现在很忙吧,周末只有一天休息啊?周日都干些什么?有和朋友出去玩么?”
我:“有时候和朋友吃个饭,聊聊天,或者约出去玩一玩,没和朋友约的话就自己打扫卫生,看考试的书”。最近感觉确实有点忙,有点宅,可能也有点丧。我很清楚她心里想问什么,但又拐弯抹角,不如我直接汇报给她。
我:“朋友有男生有女生的,您放心,我在积极地为自己终身大事用劲,也有请同学同事朋友介绍的,只不过这事情不是那么容易”
妈:“你要加紧。。。。。”。一听到这句话,我就头疼。每次打电话提到这个,电话那头都感觉她都要哽咽的样子。我赶紧打断她。
我:“知道知道知道。。。没什么事我挂了,最近有跟弟弟聊天么?”
妈:“前段时间打过一个电话,但他说在加班,挂断了”
我:“你要问他什么时间段不加班,然后以后都是那个时间段打给他,没事儿,我就挂了啊,下次再聊”。
本想着去分享一些自己每天在做的事情,比如健身、学习以及烦恼,可是聊着聊着,就感到莫名的不耐烦起来。我们之间的沟通好像只不过是在履行某种仪式,从来没有深入过。但是我为什么要每周都打电话回去呢?因为牵挂,因为如果我不打电话回家,我爸妈绝对不会打电话给我的。他们的沟通模式就是如此,不是情感情绪的分享,而是提要求式的说教,不是对彼此内心的平等的交流探讨,而是变成了说服与被说服之间的拉锯。
这是我一直以来的困扰。有时候我在想,我了解父母吗?父母了解我吗?可能答案都是“不太了解”。我的成长过程中,缺少了父母见证和参与的时间太多太多(从初中开始就住校,高中、大学、研究生都是一个学期回家一次,平时互相也很少电话联络)。反而参加工作后我才有意识地多打电话回家,节假日多开车回家。
很多人说一个人的沟通模式来自于他的原生家庭。我这几年思考最多的也是原生家庭。
我的父母,很少去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在家庭中,他们更习惯的是去用行动来表达,这也多少影响了我。我在表达和分享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上,始终做不到自然而然。这也影响着亲密关系中的维系。
我知道,想要改变自己其实很难,而改变父母更难。但要改善这种沟通习惯,必须得先改变自己的沟通模式。在亲密关系中,我们要时时问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是什么,我想表达和传递什么给对方,那就表达出来,不要害怕没有回应,或者对方拒绝你的情绪分享需求。同时,多倾听对方的情绪需求。情绪的互动,是高质量社交的重要部分。只有好的沟通模式才会营造一个好的关系环境,而一个好的关系环境,是幸福的基本要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