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最高法院取消宪法规定的堕胎权,这一事件在美国、乃至全世界掀起與论海啸……
世界各大媒体、网络上无数自媒体所发布报道及评论数以亿万计。大多数站在女性权利、政治斗争、司法公正等角度发声,但有一角度却较少提及,那就是宗教——基督教、天主教等宗教认为胎儿是“人”,有灵魂,杀死胎儿相当于谋杀,是犯罪。
佛教同样反对堕胎。例如泰国,作为传统的佛教国家,女性禁止堕胎,泰国《刑法》规定:女性自行堕胎,或者蓄意在他人协助下堕胎,将处以3年以下有期徒刑,而实施堕胎手术的医生,将面临5年以下有期徒刑。佛教反对堕胎,是出于其最基本的戒律——不可杀人!
有人提出了婴灵之说,但佛教认为胎儿有灵魂吗?
诸法无我本是佛教三大法印之一。不承认人有一个永恒不灭的灵魂,这是佛教与婆罗门教及其他外道的根本分歧。可是佛教又从婆罗门教继承了轮回说。这样,佛像思想体系从一开始似乎就包含了一个内在的逻辑矛盾——没有不灭的灵魂,谁是业报轮回的承受者呢?到了部派佛教时期,这个矛盾公开爆发出来。有少数宗派人坚持业感缘起论,认为人的身心行为有延续的能力,生命终止了,而业力却可以重新集聚起来,形成新的生命承受业报。这里的业力似乎是灵魂的另一种说法。部派时期,大多数教派都通过种种途径提出变相的我或灵魂,以补原始佛教之缺,如大乘有宗为了解释人的轮回,提出了“阿赖耶识种子说”。
现代佛家将一切轮回的秘密系于阿赖耶识——万物同一体,阿赖耶识是宇宙一切生物全息信息的记忆库。宇宙中任何生物的全息信息都是记录在阿赖耶识这个超级网盘之中。来生所谓的你只是读取了你今生的记忆,任何人都可能是你的来生。
轮回之说对文学创作启发极大:帮助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小说《生死疲劳》正受益于此。莫言多次说过,他是在承德参观一座庙宇时。受到一副关于六道轮回的壁画启发而产生了灵感,完成了《生死疲劳》这部小说的叙事结构——让主人公在畜生道中几度轮回从而获得醒悟与解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