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看见高晓松的一条微博:每次打开跑步机决心锻炼减肥,就觉得应该先弹会琴,打开琴又觉得光弹琴不写歌真是浪费,于是打开电脑,然后在网上胡乱看了一小时,脑子被搅乱,无法写作,于是上楼吃点饭,吃完饭大脑缺血,必须睡一觉。
哈哈,我像获得某种特赦一样,心满意足的仰靠在沙发上。人人都有拖延症,我是一个多么正常的人啊。
早上租房的姐姐发来信息说是房租到期就不租了,因为孩子上学要另觅住处。我讪讪然,一下子就头老大的。瞬间想到的是就是我又要再次寻找租房者,再次与人交接电费、水费、甚至房内设施。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我不喜欢做的,更是懒得做的。
弄坏的柜子门,扯掉的窗帘,签下的水电费,整个房间的卫生,这一切都先搁置吧,还有十几天才到期,不急。可是,我不急,时间急,十几天呼呼的就过去了,该联系的还得联系,该找人的还得找人。
职称晋升开始报名。看着报名条件和要求,我的脑海里一下子出现很多场面,要去图书馆查阅打印文章原件和收录证明,需要找齐各种证件原件,需要抱着这所有的东西在人事处的干事那边排队,一个一个验收登记。哦,天哪。好愁啊。等最后没人的时候我再去吧。可是第一个和最后一个也就两天之隔而已,我能拖得过去吗?
说好明天要讲的课,PPT今晚才熬夜做完;
说好从某月某日开始写日记,回头看看一片荒凉;
说好坚持去跑步,到时候能找出一万个理由来搪塞;
说好要看的书,买回来到现在还未拆封;
拖延症充斥着我的生活,让我深受其扰,我觉得自己病入膏肓。
人人都有拖延症既然是病就得治啊,于是到处翻书查阅,看有没有高人能够拉我一把,救我于拖拉、焦虑、自责不断循环的深渊之中。
最后得出的结论却是,拖延症不是病,几乎人人都有拖延症。它不同于懒,它是指明知道这件事该干就是拖着不干,拖着不干的同时心里还有强烈的负罪感。它只是一种人类底层的心理结构。
更有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约翰.佩里的小说《拖拉一点也无妨》站出来为拖延症的人群讲情。其中的一句经典名言让我忍俊不禁:能后天做的事,我绝不明天完成。万一后天我不在了呢,那不白做了。
如果要做的“正事”不是那么容易,不是那么令人愉快,不是那么有价值,或者不是那么能及时地得到回报,我们就很容易分心,转向能更快完成、更有趣味的事情上。这个,跟“水往低处流”的重力作用一样,是一种无可更改的自然规律。
它就像沙漠里的植物,露在沙土外面的部分可能看起来很小,地下却有庞大的根系延伸至数百米远,深抓在沙土里,错综复杂,根本无法去除。
细分析起来,拖延症不外乎有这么几种情况。
01因为追求完美不敢做。怕把文章写坏,迟疑着不敢下笔;怕自己学不会游泳,拖延着不肯去学;怕当众讲课紧张忘词让人笑话,找各种借口把讲课任务往后拖......这些都不是因为“懒”,只是担心做不好。其实完全没有必要为了追求完美而拒绝开始,不写,我怎么知道稿子能烂到什么程度呢?就算写了一篇最烂的稿子又如何呢?“烂”的开始就已经是完成的一半了。
02因为过程无聊不愿做。有谁见过拖延着不去玩,拖延着不去打游戏的孩子?没有,因为他们有兴趣啊,分分钟都不想拖延。
“四月不减肥,五月徒伤悲,六月徒伤悲,七月徒伤悲,一生徒伤悲……”为什么减肥这么难,因为跑步健身很枯燥很辛苦,特别无聊。可是如果可以在跑步的时候听听音乐听听有声书,就会转移自己的注意力,让跑步变得轻松有趣,甚至可能成为一种习惯坚持下来。
03对拖延症的人来说,电脑和手机差不多是个祸害。现在的互联网不管是PC端还是移动端都有无数的路径可以链接出去,引导你跳跃式的浏览。点开这些链接,简直就是一头栽进了兔子洞。你很可能不自觉的花了好几个小时,在网页间转来转去,结果蓦然抬头才发现已经日落西山,一天已经过去。
人人都有拖延症约翰.佩里教授在书中提出一种结构化拖延法。这一理论获得了搞笑诺贝尔奖,虽然有点无厘头,却是很靠谱。
他建议把当下比较重要而且非做不可的事情罗列一个清单,在规定时限内让自己选择着完成。
所有的拖延人士都不是两手一摊,什么也不做。我们只是在挑挑捡捡优先做一些自己相对喜欢没有压力的工作。
比如,此时我实在不想去跑步,那就把拖欠的那篇文章写完;如果文章也不想写,那就把一直拖着没看完的书看完;如果书也不想看,那就整理一下早该整理的衣柜。
总之,靠这种逆向思维方式,最后我们还是把要做的事情拖延着做完了。
如此看来,我们实在没有必要从心理上“对抗”拖延,可以学着“接受”自己的做事习惯,并聪明地利用它。
比如对创造性的事情大部分人都是有抵触情绪的,往往会一拖再拖,拖得山长水远。可是如果你把创造性任务分解成机械性的任务去逐个完成,那相对来说就容易的多。
还有些事情你尽可以任由它拖拉一点。比如,讲课的任务已经确定了,你看过题目以后,不想做课件那就先拖着不管它。此时即使你不做,你的脑子里已经有一粒种子在酝酿,就让种子飞一会吧。等你真正想做或者必须要做的时候,其实脑子里已经形成了一个有效的思路,完成起来要容易的多。
再比如,可以发挥团队的作用,让大家聚在一起共同来完成一件非做不可的事情。因为虚荣心的使然每个人都不好意思在众人面前表现出自己很“懒”的一面,群体压力下拖延症就会减轻。
所以说,拖延症其实只是一种生理进化形成的底层心里结构----当下先爽了再说。
之所以现在拖延症的人越来越多,跟工业社会的快速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在现今社会,一个人从目的到手段的距离变得很遥远很复杂,人不能直接用自己的本能感受到,经典的例子就是人人皆知的渔夫的故事,我为什么要去努力挣钱当富翁啊,我现在不就像富人一样躺在沙滩上晒太阳吗?这种只管当下爽快的心理酿造了拖延;
还有就是很多任务是被强加的,比如领导吩咐做的产品方案我丝毫没有兴趣,一点都不想做,而人只要感觉到任务是被强加的就多少带上了躲避心理;
再就是很多目的是想象出来的。比如你报名参加一个易经研究的学习班,你买一本财富管理的书,在下单的那一瞬间你的头脑里想到的肯定是我学完之后就能对风水卦象了如指掌,我看完书之后就会很容易实现财富自由,这可能吗?我听完罗振宇老师的课后就能像他一样,博古通今,口若悬河?这种想象出来的目标无法实现,只会导致更严重的拖延。
随着社会的进步,我们必将迎来一个兴趣社会,大家都做一些自己的喜欢的感兴趣的事情,拖延症现象必然减少很多。
说来说去,拖延症并不是什么大毛病。但是如果你想把握人生,想一生过得精彩美好,那是必须要克服的问题。
这个问题没有谁能帮得了谁,只是看你想做什么样的人。
人人都有拖延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