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6506416/233a0f78c6a9627d.jpg)
喜忧参半“我的前半生” ,喜的是,有一拔人,【我的前半生】的制作班底,能够选择亦舒的小说,拍就这部剧。
与现实丝丝入扣的这部剧,把年轻人、中年人和老年人三个人生阶段的婚姻、情感、生活和心态通过罗子君家庭及社会圈子一一端上桌,携观众共同品评,更加之失婚、失业、职场之争、闺蜜之囧、婚外恋情、多角恋情、夕阳恋情、重组家庭等,各种事件从生活呼啦啦呼之欲出,火星撞击地球撞出哔哩哔哩的大小火星碎片,令观众欲罢看而不能,一路追剧一路唏嘘不已,就连在剧中扮演配角的制片人,也兴奋地描述收视盛况为“公交车上、地铁上,看到人们拿着手机追这部剧……” 。
更有剧中一干演员,以今人信服的演技征服了观众,把一个个鲜明的形象献诸荧幕,为该剧增添一抹亮丽。如深沉温暖的贺涵,高冷干练又仗义的唐晶,坦率热忱又现实的子君妈,善变的苏曼殊,侠女吴大娘,还有充满灵性的小朋友平儿。
尤其是唐晶,举手投足,宜静宜动,表情或台词,自带光环,魅力四射,为职场白骨精及高能闺蜜,立出一个标杆。
喜忧参半“我的前半生”,忧的是,又是一部快餐剧,与之前的“欢乐颂”一样,看时齐欢乐,过后即淡忘,不能萦绕心中仔细回味,更不值得反复观看多遍仍欲罢不能。停留在偶像剧的表面,缺乏刺入生活,刺入人心的深刻与淋漓,显得平面热闹和浮夸。
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原因在于人物刻画与角色性格不稳定,不能以一贯之。比如罗子君在刚开播的前几集,操着上海腔嗲声嗲气,说话刻薄,到后面因失婚,则全然不再上海腔,冷净决断直奔唐晶风格而去;如果罗子君在追求自立突破的过程中,时时显示性格中的不变本质,甚至时时露怯,则可能人物更能立得起来,而不是在演不出来或错位的时候,搬出原著中的美丽文字来弥补。
另外,罗子君在接受贺涵的帮助时,嘴上总说“不必”、”不用”、”不能这样”……可每次又总是半推半就地接纳帮助,或看似每次都是迫不得已占用贺涵的时间,借用贺涵的影响力,事后又说“以后只靠自己”,显得非常牵强和虚伪。因此,贺罗之间产生真爱,给人感觉理由并不充分,没有充分理由和必要条件,从闺蜜处抢其男朋友,又是唐晶这样暖心暖肺全马力支持解救处于囧境的罗子君的闺蜜,则后期情节难以令人信服,或至少令人观之不爽。
高妙的编导,善于让人物在特定的环境中,让人物做只有他才能做的事,说只有他才能说的话,或者只有他才能有的心理活动,给观众确有其人的错觉,才能让观众接受人物,进入人物,与之同呼吸共命运,产生共鸣。比如之前的剧如【大宅门】、【大染坊】、【亮剑】、【甄嬛传】、【士兵突击】……等,最近一段时间,等一部真正的好剧,真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