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溶血性弧菌(Vibrioparahaemolyticus)是一种嗜盐性细菌,是日本及我国沿海地区发生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的主要致病菌,也是美国海产品消费引起人类胃肠炎的主要原因。
副溶血性弧菌天然存在于海水、沿海环境、海底沉积物和鱼贝类等海产品中。它生命力顽强,在抹布和砧板上能生存1个月以上。主要污染的食品是海产品,包括多种海洋鱼类、虾、蟹、贝类等。我国不少地区还发现淡水鱼携带副溶血性弧菌。
任何人都可能食入被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的食物,但患病人群主要是青壮年。主要的病因食品是未经烧熟煮透的海产品或其他被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的即食食品。副溶血性弧菌感染的平均潜伏期为15小时,短则1小时,长则4天。典型的感染疾病是急性胃肠炎,表现为呕吐、头痛、腹泻和低热等症状,剧烈腹痛、脐部阵发性绞痛为主要特点,腹泻多呈水样便,病程常为2-3天,恢复较快。
副溶血性弧菌感染常见于沿海地区,但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消费者饮食习惯的改变,我国内陆喜欢生食海鲜的人群日益增多,副溶血性弧菌引发的食源性疾病也较常见。发病高峰期是夏秋季,主要集中在7-9月。近年来,它已跃居我国食源性疾病微生物性致病因子的重要之位。
我国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致病菌限量》(GB29921-2013)中制定了副溶血性弧菌的限量标准,规定熟制水产品、即食生制水产品、即食藻类制品、即食水产调味品中,同批次采集5份样品,副溶血性弧菌浓度均不得超出1000MPN/g(mL),仅允许其中1份样品在100-1000MPN/g(mL)之间。
检测副溶血性弧菌,通常采用国标GB4789.7—201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副溶血性弧菌检验方法,包括样品制备、增菌、分离、纯培养、初步鉴定、确定鉴定等步骤。分离副溶血性弧菌通常采用TCBS琼脂或显色培养基,但TCBS培养基上的其他的蔗糖发酵菌会影响TCBS琼脂上弧菌的鉴定,影响检测结果。
缔一生物推荐您使用HiMedia公司(国际知名微生物公司)的HiCrome弧菌显色培养基(货号:MV1682)来分离该菌种。在HiCrome弧菌显色培养基(货号:MV1682)上细菌β-半乳糖苷酶和培养基中所包含底物的反应,使副溶血性弧菌呈现蓝绿色菌落,同时可分离出霍乱弧菌呈现紫色菌落,可初步确认副溶血性弧菌和霍乱弧菌的存在。
初步鉴定副溶血性弧菌为氧化酶实验呈阳性;涂片镜检:将可疑菌落涂片,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观察形态;副溶血性弧菌为革兰氏阴性,呈棒状、弧状、卵圆状等多形态,无芽胞,有鞭毛;副溶血性弧菌在3%氯化钠三糖铁琼脂中的反应为底层变黄不变黑,无气泡,斜面颜色不变或红色加深,有动力。
确定鉴定:取纯培养物分别接种含3%氯化钠的甘露醇试验培养基、赖氨酸脱羧酶试验培养基、MR-VP培养基,36℃±1℃培养24h~48h后观察结果;3%氯化钠三糖铁琼脂隔夜培养物进行ONPG试验。可选择生化鉴定试剂盒或全自动微生物生化鉴定系统。推荐使用HiMedia公司HiBio-IDTM生化鉴定卡(货号:KB007)。
给您的建议
预防此类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我们应当遵循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食品安全五要点”:
1.保持清洁;
2.生熟分开;
3.烧熟煮透;
4.在安全的温度下保存食物;
5.使用安全的水和食物原料。
但由于副溶血性弧菌的生命力顽强,避免其感染的关键措施是不生吃海产品,同时防止副溶血性弧菌交叉污染其它食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