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本精彩的书,来自以色列历史学家赫拉利的人类简史。今天一边看一边推荐给了好几个学生。微信发送了电子版,大多数学生表示打不开,问我怎么办。mobi格式的,竟然不知道怎么打开,手机上也没有电子书阅读应用。可见大家平时看的电子书不多。
晚上发生了一件让我瞠目结舌的事情,本来想发条微博吐槽下,字都打好了又想到点别的,补充一起写下来吧。
我转发之后说,有空看看,很不错。
该同学:我不信教,而且我也打不开。(这本书的全名是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
我:下个百度阅读,或者kindle。
该同学:关于以人类演变为叙事对象的典籍中,我认为最优秀的莫过于周易与道德经。我并无冒犯之意,只不过我并不喜欢西方的文化。见谅。
我看了之后,呆若木鸡,一时无语。槽点实在是太多了,我不知道先吐哪一个。豹笑也好,愚蠢也罢,也不急着先judge现在的大学生水准(当时的我也sb,不妨有一些更多的思考。
我忽然想起一个网上的现象,就是每天,无论是在微博还是知乎,虎扑就不用谈了,都能看到很多人愚蠢的一面,一方面认知错误,另一方面逻辑漏洞百出。现在好像认识到,如果每个人都展示他愚蠢的一面,那这个世界就是sb的春天。简言之,上网的人一多,展示自己愚蠢一面的人也多,以至于你觉得网上铺天盖地的小粉红。其实这是一种幸存者偏差,更有沉默的大多数。
我跟这位同学不熟,我推荐一本书的行为,一点点却折射出一个人的认知水平,甚至缺点。细节,却足够深刻。当然也反映出我的愚蠢,竟然向一个人推荐一本书,我的动机也许是追寻共识和认同,但人家根本就不需要我的推荐。我的推荐行为只是我自己的需求。
我老早就发现一个现象,如果你对别人推荐一个东西,电影或书籍,绝大多数情况下别人时不当回事的。很多得到的用户发现,即便再优质的内容,分享出去之后大多反响平平。李笑来万维钢等老师针对这个现象都建议先提升自己,人微言轻是有原因的。我之前也一再苦口婆心地对有些人讲,不要一开始就拒绝了解新鲜事物的可能性,要拥抱开放的态度。
晚上一个朋友问我她之前推荐的动画短片看了没,我说没搜到——其实没搜也没看。赶紧去搜了下,发现是2013年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入围。
判断是否接受推荐,不该是本能的抵制,至少要有点事实和理性的依据。本能反应,例如生理冲动的懒,往往应该是被克制的。做好这一点点的理性,就避免了大部分愚蠢的产生。因为大部分的愚蠢都来自非理性。
后来那个学生给我发了个红包,我没敢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