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总看到诸如“xx岁,已经有人实现了财富自由”,”xx岁,你还在迷茫或是不知道自己要干嘛“,“xx岁,为什么谎成这样”的文章。不得不说在互联网时代人们的焦虑程度和信息传播的速度是呈正相关的。
但是,诸如此类的文章往往浅尝辄止,并没有从深层次上去分析和剖析现象后面隐藏的原理或者具有规律性的东西。
因为我也经历过从很平静,到很焦虑,到迷茫,然后这样的过程再来n次,最后发现问题到底出现在什么地方的一个过程,窃以为能够把事情的原委说出来,所以分享出来和大家交流一下。
在这篇文章中我会阐述这样一些观点,基本想到哪里说哪里吧:
1.案例分析应该从多因素上考量:
很多文章其实在说这些问题或者现象的时候,喜欢把一些结论单纯的归结到一个人的天资聪慧,或者自律等因素上。比如某某23岁刚毕业买了自己的房子,年薪x万啥的。的确我身边有那么一些人的确做到了,可能还做的更好,但是事实情况真的就像很多作者说的那么光鲜吗?
其实并不是这样。我的一位朋友,在22岁就已经实现了买房,买车这些很多人看起来需要很多时间去完成的人生目标,但是他的学术背景并不光鲜,或者说是学渣类型的。这里并没有贬低的意味,只是说明你的精力和时间花在那里,在另外的方面就需要舍去,因为不是每个人都是天才或者有用不完的精力。而且人家家里就有从商的氛围。但是他能实现现在的目标跟自身懂得不断去接触不同的人,看很多的书,很早(高中)接触商业活动有关。
这是不断的积累和家庭环境,还有自己怎么选择的结果。
另一方面我的大多数朋友也基本在毕业一年就买了车,在毕业两年付了房子的首付。但是买的车10万以下,首付30万左右,而且基本都是父母担负的首付,自己月供这种模式。这和自身的积累没有任何关系,只是所处的环境和家庭条件稍微好一点有关。
还有很多在大学的技术牛人(计算机专业),很多在很多国际类和国家级类的大赛都拿过奖,但是毕业之后,有做公务员的,有读研以后进BAT的,也有出国的。但是技术牛人基本从初中或者高中就接触了编程和计算机,就是相对于很多人在为了高考拼命学习的时候,人家已经步入了计算机的殿堂,那是3-5年的经验差距呀。这其中很多是因为身处大城市或者家里有做计算机的长辈,所以有这样的机会和条件。但是没有说就有多少存款或者很多年薪50多万这样的人存在。
我们再从很多名人上面说起,我很喜欢的一位科技界名人-----陆奇。很多人说他是神,某些层面来说,的确是,因为没有多少人可以做到4点起床然后跑4英里,多年如此。但是这样的一个人没有说在25岁就怎样怎样。从他的背景可以看出,他并没有很好的出生,很多时候是他的努力和机遇给了他现在的一切,希望进一步了解的可以看看知乎对于他经历的介绍。在他求学之路上,做的最多的或许是他发表了很多文章,申请了很多专利,学习很好(这其实是很多学霸的普遍路径)。而并不是他在年少时期就功成名就。因为他在上大学之前没有接触过计算机,没有一个殷实的家庭背景。
所以综上所述,你选择什么样的路,可能会有和这些我所提到的一些人相似的道路,但是如果你想“越界”,或许你需要的是机遇,同时也和你自身积累了多少东西有关。但如果没有,好好走自己的路,别看太多鸡汤,踏踏实实积累和努力就好了,很多的社会现象或者说其他人的成绩你是“达不到的”,在某种理性的分析上而言。
因为焦虑会影响一个人积累的过程,静下心来,很多东西才能产生叠加的作用,而在未来的某一天输出为生产力,所谓工资和人脉,赚钱的能力等等。
2.怎么正确的努力
很多文章中阐述的有些观点我是很同意的,就比如不满足于现状,多看书,或者保持一些好习惯。
不瞒大家说,我是穷苦出生,高中之前都生活在小镇,不过家人对于生活都充满了信心和激情。这一点可以从搬家的次数和我父亲换工作的次数可见一斑。我目前还在读书,但是已经搬家超过8次,从乡村辗转,到搬到小镇,到小城市。同时我爸也换了4次工作,工资的确涨了不少,这的确为我提供了很多物质上不可或缺和不可否认的条件。
而且我爸对我最大的影响可能就是在视野上和格局上的塑造。从初中开始,他就会给我买很多书,特别是很多外国作家或者关于国外的书籍(卡耐基,哈佛校训,名人传记,犹太人等),这些书让我看到了很多大山之外的世界,同时也激起了我对这世界的好奇心。
大学考到了首都的一所大学,在那个时候做志愿者,不断接触很优秀的人,当然继续看了很多的书,从计算机,短篇小说到心理,哲学,金融等。所以在毕业的时候我并不想就过枯燥的公务员生活(可能自己的道德情操还不够高),因为自己所接触的世界已经不能用一份稳定和工资和自然而然的那条道路去填充。我想可以用不满足现状去阐述吧,所以放弃了可能在另外一些人看来又是难能可贵的很多机会选择继续读书,去见识更广阔的世界。
有趣的是,我目前的状态又是大多数以前的同学所羡慕的,所以我自己能够认清现在。我只是在做自己想做的和应该去做的事,我所做的决定和一直以来接受的熏陶和积累的东西有直接的关系。
因为如果我没能够接触很多东西,只是满足于学好课本知识,满足于处理好同学关系这些。我可能也就走了和大多数人一样的道路。
因为我的选择我认识了很多更加优秀的人,无论是世界级名校的学生,还是学术大牛,工作经验很多的人,游历了世界很多国家,视野很开阔的人,这些都是自己选择了某些东西,放弃了一些东西的结果。
我坚持每天6点起床(有些时间5点),跑步,坚持每天看书,尝试和不同的人打交道来接触书本外的知识。不断丰富自己,我觉得这样的状态并不是一无是处的。
所以这是我从我的经历里面想总结的结论,过度的对这个世界的焦虑是没有必要的。但是有些积累是必须的,看书,和锻炼的习惯并没有错,因为这些是辅助,帮助你为你最重要的事情提供精力的支持,同时也能够让你沉下心来做事。
3.懂道理和努力是两码事
看了很多的文章,其实往往发现所得甚少,因为真的是没用的。而且往往就会忽略努力的重要性。
人真正的改变源于一场深刻的,触及灵魂的结合自身情况的思考,当然看了一些文章是会起到警醒作用。
自己思考得到的东西才是自己的,何况很多时候,别人思考的结果真的是别人的,你怎么学是学不到的,因为你不是别人。
这就是因为很多时候我们觉得很多道理是正确的,但是自己就是感觉像是鸡汤,于自己毫无益处。你想得到类似的结论,就应该去看最一手的资料,这些是没有经过加工的,或者没有经过不太专业的人士加工过的。你看一手资料得到的结论或许比你看一些文章对你的提升或许要大得多,所以看书是没错的。现实的很多情况是,一些人看了其他人写的文章,甚至是一些报道,或是其他人看了书之后的结论而“总结和整理”成为了自己的文章,所以有很多的认知局限和偏差。这也乱了很多人的心智。
你想得到某些东西就踏踏实实做就好,或者问问在一线的从业者的情况去获得真实的情况反馈,看最一手的信息和资料,这些才能让你懂得真正的有价值的东西,同时也才能转化为你自己选择和努力的源因素。
感谢你的阅读,希望看了这篇文章之后能够解决一部分你的焦虑问题。踏踏实实努力就好,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