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韩寒《我所理解的生活》中有段话:时代总是裹着你往前走,无论你多么喜欢诺基亚,你总会用上苹果;无论你多么喜欢胶片,你总会用上数码;很多人都怀念老款汽车的经典和韵味,品玩一番,赞不绝口,然后开着新款车回家过日子。
道理很好懂,就是人总是要顺应时代发展向前走的,而我坚持的高效阅读,似乎与这道理格格不入。
我理解的高效阅读:有了收藏、学会复制,我还是摘抄。
我每每看到好的文章犹如看到美女、结交到知己。激动之余,恨不得从此天长地久、彼此拥有。为抱得美文归我有三种途径:摘抄、复制与收藏。
摘抄,记录的是成长,锻炼的是思维,提升的是写作技能。摘抄古来有之,有了文字,就有了摘抄。八十年代,我是初中生,有了第一个摘抄本,抄的都是伤春悲秋的诗词,邓丽君的歌词,名言警句,哲理隽语等。抄多了,看多了,至今还记得:也许,人总有那么一点,忘又不能忘,说又无需说,像怯光的蝙蝠,扇翅于黄昏的角落......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年纪。
摘抄下来的都是宝贝,会反复的翻看,百看不厌。回看当初的摘抄,还看到当时的心境与认知,认同与反驳、痛苦与迷茫。间或融化有自己的见解进行的总结、记录。
摘抄本记录了青葱的脚步,映射着思想情感的历程,精神世界的变化成长。此后经年,从摘录本上,回忆起的是我岁月的印痕,心智的历练,一去不返的青春时光。
这些泛黄的摘录本不但让我回忆一生、珍藏一生。还会在文思枯竭时,从手抄本里找到隐藏的灵感,蓦然回首,灵感却在摘抄的字里行间。
无异,摘抄潜移默化地提高了我的写作能力。
复制,饱的是眼福。有了互联网,学会了复制粘贴,我一度冷落了我的摘抄本,移情别恋文件夹。复制摘录省时省力、便捷高效,一键复制一键粘贴,可全文、可分段、可分句子摘录。虽然“快节奏”是时代属性,但阅读带来的赏心悦目、心灵悸动、情感共频是需要慢慢感应,一点点融化的。文件夹里满满的,冷冰冰、长相一致的文字,让我没了“相识、欣喜”的感觉,无法满足我的阅读体验。
而曾经的“怦然心动”放在文件夹里,逐渐被我 “嫌弃”遗忘了。
人总要有些习以为常不容易被打破。
收藏,如过眼云烟。看到新资讯、好文章就像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立马收藏囤积,捡到筐里都是菜。确实收藏的途径比复制粘贴更便捷,且保持有原文原貌原意。而囤积在收藏夹里的“菜”,有多少最后被加工、吃下、消化成为自己的维生素呢?
在收藏夹里待垂怜的“一见钟情”等的花儿都谢了,也鲜少打开过。就如买书不如借书的道理,买了,就拥有了,急什么?静等有闲、心情好了再看。
曾经的一见倾心日久即被清理,落得尘归尘,土归土,春梦了无痕。
只存不看,只是搬运,搬运增长不了见识和智慧。阅读、思考、磨练、提升,非收藏囤积之力所能获得。
收藏不是学思互鉴、知行合一的深度学习方法。
就这样,有了收藏、学会了复制,我还是偏爱摘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