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有朋友说在机器人、工业4.0和制造2025概念下的股票上狠捞了一笔,于是我觉得不论大家认识的深浅,工业革命的话题值得重新回顾,因为它已经从简单的行业范畴进入了生活。一直以来,我们熟知的都是那些蕴藏于5000年文化底蕴中的那些处世哲学片段,却鲜有近代哲学浮现。
读一读西方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哲学史料,对当下的很多事情,至少对我来说是推开了另一扇窗。
上回提到了古希腊文化结束于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来看了看史料,才知道那之后的西方全面进入了工业化过程。大机器的普遍应用使物质财富迅速增长,社会生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严重问题,也因此在哲学界出现了两种迥然不同的对以科技为本的工业化社会的论断....
法国浪漫主义文化思潮的代表卢梭认为-
科技带来的大机器生产方式将人禁锢在机器中,将人变成机器的一部分,而在机器的世界里丧失了人应有的自由的个性。他们认为科技文明是异化的,是对人的天性的毒化,于是他们呼唤人们回到自然中去。
英国近代经验主义思潮的代表培根-
视科技为人类进步的圣经,将科技视为解放人类所有问题的唯一途径。他们极力倡导科技的发展与科学精神。
这种“科学精神”与“批判主义”的并存,表达了当时的西方文化对人自身理解的分裂与焦虑。
康德,冷静地审视了科技给人来带来的财富和痛苦后,在其批判哲学中对科技的文化本质进行了哲学化的诠释,从中发现了科技的真正域度。他认为科技是人的认识能力的展现,人的主体认识能力由感性、知性、理性组成,而认识则是在经验范围内对存在的把握。在康德的理解中时空不是客观存在的属性,而是主体感性能力的一种结构框架,在他看来知识的系统化即为科学,科学的应用并物化就是技术,而科技的本源来自主体的认识能力,同时主体认识能力是有极限的,当认识能力无限度与客体建构关系超出经验的域度后,认识的结果便失去了客观统一性,人们便无法对其做出单一的一致性判断,
因此,科技解决不了有关人的意志、情感等领域中的人文问题,也就是说凡是信仰、道德、幸福、责任等无时空的问题,科技都是无法给予解决的。
读到这里,想起来前段时间争论的关于KPI约束了什么?关于绩效毁了谁?这些事情,现在想来应该是我们这些东方人总结出来的,因为我们中的大部分人(包括昨天的我)都没有认真研究西方从古文明以来一直延续至今的哲学思想,他们秉承了古希腊理性,他们对所处的环境随时随地进行研究并争论,他们总是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我们更多的是要得到自然界的启迪(易经)或者找到解脱困扰的心理暗示方法(老庄儒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