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莫将读书神圣化

莫将读书神圣化

作者: 国子笔记 | 来源:发表于2019-04-06 00:03 被阅读0次

    自古有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人们从来相信只要把书读好了,金钱、美女、权势、声望都会自动送上门。虽说把读书这件事过分功利化了,但比喻实在生动形象,千百年来一直久传不衰。

    只要是为了读书,凿穿了别人家的墙偷光,那也是千古美谈;

    只要是偷偷跑去读书了,晚上回家连牛也丢了,那也应该的;

    如果一介书生端坐读书时,妻子却要让他下地干活,那简直是要造反;

    如果一个孩子捧书拜读时,父母却让他喂猪去打醋去,那就是虐待。

    时代潮流滚滚向前,时至今日,“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遗毒从未走远,仍隐藏在人们意识的某个角落,时不时出来告诉人们:读书是神圣的。

    只不过,在这个世界上,被冠之以“神圣”并不值得庆贺。看看被捧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的老师,再看看“奉上帝的差遣到人间来治病救人的白衣天使”,捧得越高,越容易招黑。

    读书也一样,这么神圣的事情,没有带来黄金屋颜如玉也就罢了,看那么多书,连个写作都提高不了,太令人失望了!

    读书不是为了增加智慧,扩大眼界,这些都是宣传广告。读书的真实目的是为了打发时间,绝大部分情况下都是如此,只是大家都心照不宣。

    这么精辟的大实话不是我说的,是和菜头说的。他还说:”你觉得读书了不起,是因为受了学校、传媒的影响。而学校、传媒都是读书人办的。“

    在他的《槽边往事》上看到这段话的时候,我停了下来,不由得想起了小时候跑到奶奶家去看二哥存的武侠小说,一看就是一整天,奶奶还咪着眼睛称赞我”爱看书“;

    想起了中学的校工老赵,在昏暗的灯光下,戴着老花镜看那本很旧的《隋唐英雄传》;

    想起了最近很火的图书管理员苏大强,关起门来看小说……

    很神圣吗?哈哈,打发时间 而已。

    我的学生也读书,读《昆虫记》、读《傅雷家书》、读《平凡的世界》……不是打发时间,全都是新教材推荐的名著。谁能想到《水浒传》、《哈利波特》这样的书,现在都提不起学生的兴趣了,需要靠教材推荐,强制他们去读——其实他们没什么时间读书,但如果不读,应付不了考试。

    读书,真没有那么神圣了。

    或许,也从来没有那么神圣过。

    比起为考试而去读书,为打发时间而去读书已经有点高端了。主动去读,总好过于被动。

    如果你的孩子能主动地读书,那么,请呵护好他的这份兴趣吧!——那天看到一个学生在看《从你的全世界走过》,愣是忍着没有没收。

    想让孩子从读书中求得智慧、得眼界、得学问、得写作能力,无所不得。那是上限思维,难免失望;

    一个愿意读书的孩子,运气不会太差,读书总好过追剧上瘾、沉迷游戏。这是底线思维,不时有惊喜。

    有这个思想基础上,加一点引导,距离成功就不远了。

    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我妈偶遇了语文老师,她说我有篇日记写得特别好,还引用了一句谚语。那句话现在还鲜活在我的记忆中,被老师用红笔郑重其事地划着:“杯杯酒喝垮了家当,毛毛雨淋湿了衣裳”。

    当时写的是下雨,还是浪费,记不真切了。不知从哪儿知道那么一句话,我就用上了。被老师这么一表扬的结果是,后来我在书上、报纸上特别留意谚语、歇后语之类,特意找了个64K的蓝色工作笔记本记录。

    这就是表扬的力量,更是引导的力量。

    班里有个孩子是住校生,把《海底两万里》看了好多遍,我特别予以表扬。期末考试的时候,正好考了里面的故事情节。讲评这道题的时候,他喊得特别大声,这种成就感会激发他更仔细地看更多的书。

    还有一个孩子爱看书,寒假一结束,我问他又看了什么书,他答《李鸿章》。这样的孩子自然比其他人更有见识,更有品味,犹记得看完了余华的《活着》后,追着问我看过没有。

    前几天,儿子在完成老师布置的日记《我的好朋友》中,写他的好朋友有搞笑味,有手游味,有读书味,从味道的角度写人,灵感来源于他刚看过的《笑猫日记-能闻出孩子味儿的乌龟》。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想得到什么,就表扬什么。

    从他们的身上,我好像看到了当年奋力抄写的自己。完全出于自愿,没有人强制我。

    反观摘抄好词好句,有了一些机械的急功近利的作业的味道。

    就像小时候,老师先说我们去春游,大家欢呼雀跃;接着说回来写一篇作文,立马兴味索然,感觉不游也罢。

    抄来抄去,满足的是老师和家长的控制欲,丢掉的却是孩子的阅读兴趣。

    鸡蛋从内打破,是成长;从外打破,是毁坏。

    再说读书笔记,别说学生自己写的,就连作文书上、网上的读后感也找不到几篇走心的。为写而写的读后感,为交作业而抄读后感,有点像成人培训后必交的心得体会——浪费纸张。

    当然最有效的引导,是身教。

    让孩子读书,老师一定要读书;

    让孩子读书,家长可以试试读书;

    让孩子写作,老师和家长也可以写一写。

    最后总结一下:

    1. 读书并不神圣。

    2. 要呵护孩子主动读书的兴趣。

    3. 对待读书要用底线思维,不用上限思维。

    4. 阅读通往写作的桥梁是引导和表扬。

    5. 最有效的是身教。

    更多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国子笔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莫将读书神圣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xsli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