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标题不是我的原创,但不知为什么,我挺喜欢这句话的,尤其在自己偶尔失意的时候。
大多数人都活在群体生活中,本来每个人都按自己的意志活着,在一条大河中,水流向同一个方向,流着淌着,就忘了自己曾经为什么来到这条河水中。
如果你偶尔地没有顺流而行,任性地调转方向,或者停下来沉思片刻,便会遭到各种不解,似乎你就是别人眼中的另类。
其实,你从头至尾就想活成自己想活的样子。
有一次,我自己耗费精力给学生上台表演,庆祝节日,我的出发点,就是想让那些平时几乎没有机会上台的孩子,也能在舞台上充分展示自己。
有个老师悄悄地对我说:“你这样做会得罪人的,别的班不这样,你这样,或许以后的工作会不好做!”
我没有想太多,只是觉得作为孩子们眼里的老师,甚至是一个缺点很多的老师,为什么不能用自己擅长的东西,为学生做点事情?我为什么要过多地考虑别人的评价?
我不想过那种一成不变的人生,更不想做那种马云说过的,前一天晚上喊着不干了,不干了,第二天,又背着包兴高采烈地去上班的人。
有一种人,在你决定做一件事,或者已经做了这件事,只要想法和他相左,他从来不会先问清原因,或者也不会善意地提醒你有更好的做法,上来只会给你一盆冷水先从头浇到底,即使弄清事实的真相,恍然大悟,反正你的心也凉透了。
最终会抛下一句:反正我从来没见过别人这样做……
真是雪上加霜一回。
以前我还想解释一番,现在懒得解释了,他衡量的标准就是“从来没见过别人这样做。”
别人没有做过的就一定是错的?
最近群里流行的一道一年级的题目,上次有家长问我,我把名字中文写一遍,汉语拼音写一遍,再请教三年级的儿子,还是没有找到最能说服自己的答案。
有人会骂出题人,甚至会骂语文。
我想题目一定有自己的思路,只是我们暂时还没找到而已,不代表别人就想不到。
这样的题目不也是创新?
今天,看到李镇西老师发在公众号里,关于“杜郎口中学”的说法,他也没有因为李炳亭被抓,而彻底撇清关系。
有人在下面评论说李老师是杜郎口的托,李老师的回复是:我愿意做一切正直、善良、实干的改革者的“托”!哪怕这改革有多么的不完美。
李镇西老师是令人敬重的教育家,常常遭到别人的恶意评论,但他从来都是持“有话好好说”的态度。
你可以不同意别人的观念,但应该誓死捍卫别人说话的权利;你可以不认同别人的做法,但至少保持对别人的尊重。
这些年,遇见过很多人,我越发觉得,那些真正的学识很深的、且很有成就的人,都挺和善的,都有一颗菩萨心肠,根本不是别人想象中的“居高临下”、“盛气凌人”,他们总是把温暖留给别人,同时给别人以希望。
常人说,校园是净土,却也有一些不够友善的地方。
校园里,不是每一个地方都有光照进来,不是每一个人都会得到同等的尊重。
王开东老师说过: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慈悲。
每次想到这句话,对班级的后进生就多了些宽容,或许他们只是暂时学习上不去,过多地责怪孩子,甚至连家长也一并责怪,有什么意义?
你必须承认,总有一些家长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没有办法、没有时间辅导孩子的学习,他们没有办法改变现状,只能建议他们去改善,能否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就像我自己,自己是个老师,也常常因为忙自己的事,注重自我成长,练字、写文章,并不太关注到儿子的学习。
很多人,活得并不容易,包括我自己。
所以,想到这里,我常常多了一些理解与宽容。
说到底,考试后,最在意分数的大概也就是统计分数的刹那,如同当今社会孩子出生的一瞬间,有重男轻女思想的人,也就那几秒失落,过后,看孩子的成长过程,不都是一个样了啊!
这个好像离今天的主题有点扯远了。
有一次,先生和一个人打电话,在劝一个人,意思是你不要说谎,否则会用N个谎来圆这个谎言。
我觉得,有道理,做人也是一样,你不要急着向别人去解释、去证明你是对的,有些人,即使你做的不对,也会包容你的错误。
不是每个人都会关心你飞得累不累。
实在不想听流言蜚语的时候,塞上耳机,还有音乐陪伴着你。
君姐在书的扉页上写过:创造最美、变化最美!
所以,不要在意别人的眼光,遵从内心的方向,能帮助别人一点就帮一点,哪怕孤立而行,受点挫折,剩下的听天由命吧。
2017/1/12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