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每个孩子心中的秘密花园——读《童话的魅力》

每个孩子心中的秘密花园——读《童话的魅力》

作者: 玉池吟 | 来源:发表于2020-07-01 22:58 被阅读0次

    《童话的魅力》,原名《童话世界与童心世界》,作者布鲁诺.贝特尔海姆。论述童话对儿童心理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儿童的心理疏导有着不可或缺作用。

      这是我第二次读此书,第一次读的是打印稿,密密麻麻写满了批注,可惜找不到了,不知道第一次读时,给了我怎样的震动和启发。肯定是刷新了我的认知的。

        从来没有想过,童话可以这样解读。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心理学理念,在这里得到细致的体现。《灰姑娘》《小红帽》《白雪公主》《牧鹅少女》《亨塞尔与格莱特》《莴苣姑娘》《睡美人》《杰克与豆茎》……这些耳熟能详的童话故事,竟然都与俄狄浦斯情结、与性心理成长有关?小红帽从狼外婆的肚子里跳出来,隐喻的是孩子从母亲的子宫里获得新生,意味着成长;魔镜一遍遍告诉妒忌成狂的继母皇后,白雪公主比她美丽一千倍!这其实是进入青春期少女因俄狄浦斯情结向母亲发出的自信的宣言!睡美人昏睡百年,不过是劝诫所有有了性萌动的少男少女们,不要轻易尝试性,只有耐得住寂寞控制住冲动,才能得到成熟的爱与性;青蛙的特别含义……

      每个童话故事都用弗洛伊德的理论来探究,看多了,未免觉得乏味,有时候就不禁怀疑,真的是这样吗?真的能不知不觉就能解决儿童成长过程中出现的种种心理困扰吗?真能以“自我”控制好“伊底”,实现“超我”?

      不过,看作者的分析,还是有一定道理的。比如《三只小猪》,三只小猪建造的房子由草房子到木房子再到砖房子,反映了人类发展的不同阶段,也确实表现了从快乐原则向现实原则的转变,体现了儿童心理成长历程。

    按作者所言,父母应多读童话故事给孩子听,而不是儿童自己读故事,原因是父母读故事时,就给了孩子一个心理暗示:爸爸妈妈跟我一起穿越这个故事呢。父母根据儿童听故事的状态,反复读孩子喜欢的那个故事,嗯,是经常讲述这个故事,就能使儿童以故事的主人公自居,认可和接受自己隐秘的坏的一面,并通过故事情节发展(如杀死继母等)来消除危险的不良心理(如妒忌异性父母等),使心理健康成长。

        童话故事真有这么大的魅力么?

        联系看过的其他几本童话理论专著,如柯云路的《童话人格》(似乎性心理方面的隐喻比较多,比如孙悟空的金箍棒),河合隼雄的《童话心理学》(荣格学派,探讨人类内心深处的“集体无意识”),还有谢尔登·卡什丹的《巫婆一定得死》(童话与儿童的七宗罪),得出这么个认识:

        童话诞生自每个人心中,隐藏着我们心灵最深处的愿望。童话故事的意义在于,帮助孩童克服内心的冲突。代表坏品质的继母或巫婆常常以非常惨烈的方式死亡。是因为她代表的邪恶部分随之消失,儿童就不再受到自我谴责、自我怀疑的干扰。

        只是,每个童话故事都用性啊,俄狄浦斯情结啊,遭遇心理困境努力克服啊等等来解读,会不会显得很牵强呢?

        不过,童话故事的影响力是毋庸置疑的,有童话的童年才是润泽的。千百年不衰的童话,肯定有它巨大的魅力,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类,成为每个孩子心灵深处的秘密花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每个孩子心中的秘密花园——读《童话的魅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xukq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