扤鱼
抚松县仙人桥镇中心校赵志勇
在原西岗乡居住时,我家西边不远,就是塔河,也叫干巴塔河,它发源于梁山村上面的沟趟子,在庙岭山下,汇入石头河,最后流入松花江。别看这个小河水量不大,水却清澈,终年凉爽。河里的鱼多,大部分都是柳根子鱼,个头虽小,但肉质细腻,吃起来鲜美,决不逊于任何一些名鱼。
我喜欢抓鱼,就经常光顾这条小河。
暑假时,我们一家三口和二姐家三口,相约抓一天鱼,就当旅游了。我们计划从下游往上边走边扤鱼,一天大约就到我家附近的河里。我们背着抓鱼的31个自制的扤子,在五公里处下河。迎着森林里的日脚,踏着铺满落叶的小路,闻着森林早晨散发出特有的芳香,我们很快到了河底。让我们想不到的是,在高处看到,满谷底都是苇,不见河在哪。原来,这几年没下暴雨,河床上长满了苇。我大喊一声“噢......”,苇中惊起了一群野鸭。我说有鸭的地方,鱼一定多。
扒开苇,我们找有水的地方。在苇中间终于找到了河的主流,水不过小腿肚子,没有苇的地方,只有不到两米宽。苇在水中,鱼在苇下,清澈的水里清楚看到了一群群小鱼。我们赶紧往扤子里放鱼饵,下扤子。下扤子是有技巧的,扤子口朝水流方向,选急流旁边的石头后,或苇丛后。三十多个扤子,像布雷一样,下完一轮也就十几米。下完这一轮扤子,也得一刻钟。外甥忍不住回头起了第一个扤子。“哎呦!好多鱼呀!”他举着满瓶子的鱼惊叫。倒出来一查,47条,看着滚圆的、背黝黑,肚灰白,活蹦乱跳鱼,大家都很兴奋。也不知这些鱼都怎么挤进去的,小小瓶子,这么多鱼,不可思议。
我们几个都下了河起扤子,个个扤子里的鱼都把鱼饵吃干净。第一轮就整了半小筐。这时,我们就有了分工,我爱人和二姐专门负责挤鱼肠,我专门负责放鱼饵和起扤子,二姐夫和外甥主要是下鱼扤子。我儿子,年龄小,负责往前挪东西。
中午时,我们的收获已经是不少了,挤好的鱼有一筐了。挪地方时,先找个阴凉地方,把鱼放到水里。以免伤热。森林里的河水,始终是微凉的,多热的太阳光,到这里也减不了许多温度。到吃饭的时候,我们全面停工,尽情地玩。用柳条子穿上鱼在火中烤,再撒上盐,特别好吃。吃饱喝得的我们,在岸边林子里溜达。外甥在一棵活着的柞树底下发现了一个大猴头蘑。我看到了一棵大榆树倒木上,长满了榆黃蘑。一吆喝,大家都拥到了倒树上掰蘑菇。太多了,我们提醒大家,捡嫩的摘,多了拿不了。最后,还是整了满满一小背筐。
收获多了,我们每隔一段时间就返回往前挪东西。鱼,还是不减它的厚度,我们是越扤越有瘾,爱人和二姐挤鱼累的直喊手疼。到了下午三点多钟,森林里暗下来。可能离家还远,我们打破了原计划,准备找路,提前回家。
我开始顺河找路,刚拐过一个弯,我在岸上发现一个苇堆的中间,有一水坑。一只野鸭正在忙着把头扎进水里捉鱼,我摒住气,慑手慑脚地靠近。一个鱼跃扑向野鸭,浑身都溅湿了,手里没鸭子,我抹了一下脸上的水,一看鸭子在我身边,我一把抓住。原来,鸭子也有吓懵的时候。我兴奋地拎着鸭子回去,和他们说抓了鸭子的经过。大家都怀疑,鸭是不是病了,看看又不像。儿子和外甥都想让我放了,说是保护动物,我就不,我要养着。
背着胜利的果实,回家的路也不觉长。这次扤鱼,只走了计划河道的一半。回到家中,一称,挤好的鱼36斤。打破了所有人的记录。当晚,我家包了榆黃蘑饺子,煎鱼,烧鱼汤,酱鱼,炒猴头蘑。一顿山珍野味,吃的好开心。外甥说,这是一生都难忘的一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