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十点多,电话那头传来孩子兴奋的声音:“妈妈,我们两个人正在抓蟋蟀呢”。另一个孩子马上附和说:“是啊是啊我们抓了好多了”……
“这么晚还不睡,这么晚去草丛遇到蛇可怎么办,大人(爸爸)是干什么的”……眼前就像放电影样放出这些字幕。嘴边阻止的话刚要说出,立马打住:“担心就是诅咒”。(哈哈跟导师久了好像有条件反射)跟孩子随便寒暄两句,赶紧挂了电话。
一个人走在空旷的路上,心里还是止不住会想这件事,怎么做可以让我心安,孩子也快乐呢?“遇上蛇真的吗?”——“不,蛇也怕人,有光亮蛇早就跑了,不怕”;“这么晚不睡,担心他身体,偶尔一两次晚睡有啥关系”;“大人可能是特意让他们这么体验的,这次夏令营特色之一的不是尊重和快乐吗?没事的”。如此这般地安慰好自己,再看看周围路灯清冷,行人稀少,那看不清的草丛黑漆漆一片。“是我在害怕,我在害怕,怕有坏人,怕有蛇”。原来是我在投射自己内心的恐惧。
“请求帮助吧”。电话再打过去跟孩子说:“儿子,妈妈下晚班一个人走路害怕,我能听着你们声音给我力量么”?——“妈妈害怕,好吧,那我们就当聊故事吧”。就这样,耳边充斥着孩子和新朋友抓蟋蟀的对话和蟋蟀声,回到了家。“好有趣,好难忘”的夜晚,幸好没有扫了孩子兴,也让我开心安心地回家来。
收获:
1.担心是诅咒,学会觉察转念。尊重他人,放过自己。
2.凡事最好的解决办法是:“你好,我好,大家好”。共赢赢未来。
3.与孩子共情,而非把自己的恐惧投射到孩子身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