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当我谈年轻人第一任务是让自己值钱时,我在谈些什么

当我谈年轻人第一任务是让自己值钱时,我在谈些什么

作者: 弓长化十 | 来源:发表于2018-12-23 10:26 被阅读0次

昨天的文章是《年轻人的第一任务不是赚钱》后台有些讨论,我整理出来三个问题,今天回答:

1,“年轻人缺钱,生活成本高,很难不把薪资高低作为第一考量啊?”

2,“只要是工作经历就能积累阅历吧,不是说“世界上没有白走的路”吗?”

3,“我一直迷茫,不确定哪个工作值得让自己深耕。”


01

关于“年轻人缺钱,很难不把薪资作为第一考量”

这让我想起了一件事。在美国曾经有一个记者发现了这么一个现象,一些餐厅的服务员属于低收入群体,但他们都是住酒店而不是租房子。

这让记者非常不解,住酒店的花费远超过租房子,为什么一群低收入的人宁愿去选择酒店呢?

这些服务员给他的理由:租房子首先要交一笔押金,这笔押金差不多是两三个月的房租,他们手里没有这笔钱。只能去选择不交押金的酒店,这样今天晚上才有地方住。

当时我很感慨。对这些低收入的人而言,存钱是一件多重要的事啊!他们一直存不下钱,因为白天的收入基本上都付了当天的食物和房租。

无论是他们再干几年,除非工资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基本上还是月光,买不下一栋小小的寓所。

但如果选择租房子呢?每个月就会有一半的费用节省下来,持续节省十年是可以有一笔积蓄的,或许有可能买上自己的房子。

只要换一种选择就能让结果不同。

但为什么他们还是做了另外一个选择呢?因为他们着眼于眼前问题的解决。选择租房子需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省吃俭用,一直到积累到第一笔押金,这个过程让很多人望而却步,为了今天的安稳,舍弃了长久的安稳。

这跟我们找工作的思维很类似。

我鼓励每个人找工作的时候把工资放在次位,要把机会和成长性放在第一位,就是想让你以终点的眼光看起点的选择,也就是说以长远的目光来思维——你的选择是否具备成长性,是否有助于你积累核心竞争力。

只有你看到这个点背后延伸的线,看到它的成长性,你找工作和换工作的目的才是明确的,你也知道终点达到何处。

我认为钱很重要,所以我一直在谈如何让自己值钱。但是只要你没有被温饱胁迫,仍有选择的空间,我仍然认为你的未来更贵。

一个成长型的人可能潦倒一阵子,但绝不会潦倒一辈子。

02

关于“所有的工作经历,都可以积累出价值吧?”

我可以很明确地说:不是所有的时间积累都有价值,只有核心竞争力的时间积累才有价值。

有个一万小时定律——任何事情10000小时以上,你就能成为专家。但是这个10000小时不是你的工作时长,而是有效时长。

很多人干到退休干了30年,远超过10000小时,都没成为垂直领域的头部。而很多年轻人已经成为权威和专家。

很多人所谓的“拥有10年工作经验”充其量不过是一个经验用了10年。

你可以评估下你现在的朝九晚五,有多长时间是偏离了竞争力积累,有多少是有助于核心竞争力培养的。

当你明白了这样一个思维模式,你再去看那些工作机会,就知道什么称得上机会,什么称不上。有的工作对于打造你的核心竞争力有效,这个累积就算数。如果无效,就是浪费。

拿吴秀波做例子。

吴秀波在影视上有不少代表作,但其实在演戏之前他唱过歌也做过生意。他有音乐天分,早年他去歌厅里驻唱,每个月的收入可以过万。在90年代很多人的工资只是几百块钱,很少上千,他这个收入是相当高的,而且在圈里小有名气。

他放弃了积累,转而去做生意,可能因为做生意来钱快。但是做了几年生意,赔了精光。曾经不出名的歌手小弟小妹们一个个红起来了,他却落魄了。

落魄到吃饭成问题的时候,在刘蓓帮助下开始拍戏。这次他稳扎稳打,有了成绩。

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这种怎么可能积累呢?

有的人虽然换了领域或工作,但垂直领域或核心竞争力没变,那么积累就在。

前段时间和同事聊起罗振宇,同事感慨罗振宇从央视的制片人,后来做知识服务,还有电商,人家怎么转型那么成功。

这个转型其实是形式的更改,核心竞争力一直是内容制作,外加拉动资源,这是罗胖早在央视、早在优酷脱口秀时就在做的,持续到今天。

多想想——你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这是战略。有了战略就容易打仗了,那就是深挖井,做到极致。

当核心竞争力变强,比如超过这个领域80%,你就很值钱。在那之前,你赚不了大钱。可以温饱和小康,但无法富足和财务自由。


03

关于“不确定哪个工作自己愿意深耕?”

问出这个问题,就代表对自己和对工作还没有足够了解。

并不是每个人都了解自己,你去问一个小学生和初中生的理想,他们的答案可能会经常更换。原因是他没有经历过,所以并不知道什么合适。

对自己的认识不是随着年龄增长的,而是随着阅历。阅历不够,认知就仍然有盲区。

解决迷茫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去做,哪怕回头看是试错。

我讲的深挖井和多试错并不矛盾,它们服务于不同阶段。你需要考虑好自己想在何处发展,但一旦发现不对请及时反思什么更合适,通过几次纠偏找到准确定位。在那个点上开始专注打井,直至有泉水。

几年前我在一家英语的培训机构来学英语,认识了一位外教克里斯蒂安。

他第一份工作在河南某个高校做外教老师,第二份工作是在英语培训机构做课程开发,第三份工作去了雅思考试中心,现在去了联合国。

他跟我说,在他的国家——英国,年轻人的想法大多是趁年轻尽量多地去体验不同的工作,然后35岁稳定下来,很少遇到那种从20岁就谋求一份稳定工作干到退休的。

也许在竞争激烈的中国,35岁这个分界稍微晚了些,但是思路是对的——经历过,才知道哪个是合适自己的。

我大学毕业的时候非常迷茫,我手里拿着一把offer,不知道该选什么。方向很多——汽车研发的,市场营销的,专利申请的。我选择困难,原因是我不了解自己也不了解工作。

如今我对自己能看得更清楚。这十年里我在同一家公司工作,不过其实调整了三次岗位。第一段工作经历做研发,后来做工程的质量管理,现在则是质量体系的提升。

每一次的换工作都是因为有相关的机会,但是每一次也都是在我想清楚的情况下转变的。也就是确定下一份工作更能接近我的职业规划。

在过程中,我明白了自己的优势也知道了自己的劣势,清楚了自己和工作之间的匹配。

回过头来看,三份工作是有连贯性的,也就是积累没有中断。如果没做过研发,很难做好工程质量管理,如果我没做过质量管理,做现在的工作就是门外汉。

有的人的换工作是Z,螺旋积累;有的是N,反复清零。

你的呢?

相关文章

  • 当我谈年轻人第一任务是让自己值钱时,我在谈些什么

    昨天的文章是《年轻人的第一任务不是赚钱》后台有些讨论,我整理出来三个问题,今天回答: 1,“年轻人缺钱,生活成本高...

  • 当我谈热爱时,我在谈些什么?

    读了村上春树的《当我谈跑步时我在谈些什么》,我不禁想到:“当我谈热爱时,我在谈些什么?“ 喜欢和热爱有什么区别吗?...

  • 《书中漫步》:一个超现实主义派插画师眼中的阅读世界

    01 当我们谈阅读时,我们在谈些什么? 当我们谈阅读时,我们在谈些什么? 南宋学者朱熹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

  • 自由阅读

    《当我谈跑步时,我在谈些什么?》 自由阅读 谈些什么?》 自由阅读 马拉松选手们在比赛途中为了激励自己,是在心中念...

  • 当我谈读书时我在谈些什么

    工作地点旁边的大楼里有两个二手书店,中午没事时会随手淘几本书。看在村上的大名和一百八十页的薄度上,这本《当我谈跑步...

  • 当我谈跑步时,我在谈些什么

    前言作为选择对象的磨难 萨默赛特·毛姆写道:“任何一把剃刀都自有其哲学。”大约是说,无论何等微不足道的举动,只要日...

  • 当我谈跑步时,我在谈些什么

    记忆回到最初,高二的一次体育考试,女生要求测试800米,这对于当时的我来说,无异于一种灾难,400米塑胶跑道,要跑...

  • 当我谈跑步时我在谈些什么

    闹钟调到七点,起床洗漱,换好运动装备,扎上一个高高的马尾;放在门口的一双运动穿了两年,熟练的弯腰系上一个蝴蝶结;打...

  • 当我谈下雪时,我在谈些什么

    昨天就听见他们嚷嚷,说天气预报显示,今天有雪。下一场雪,能让一堆人为此兴奋,可见刚刚过去的冬天,落雪的次数太少了。...

  • 当我在谈健身时我谈些什么

    “这种生来易于肥胖的体质,或许是一种幸运。比如说,我这种人为了不增加体重,每天得剧烈地运动,留意饮食,有所节制。何...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当我谈年轻人第一任务是让自己值钱时,我在谈些什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ybgk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