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死咖带领结束,虽然自己感觉不太好,但成员们都很友善,给了自己下一次的信心。
复盘一下昨晚,为了更好的下一次。
叙述即反思。
一开始,临时又有人不来,我竟然开始数不清人数,其实已经到齐,我还以为还有人在路上。这大概是我慌乱的体现。
开场感觉自己还算稳,但开始布置任务的时候,又有点不清晰了。首先,2对2介绍自己的时候,忘记了框定介绍的主题,然后说好每个人介绍一分钟,但犹豫是不是要打断。 现在来看,当成员们刚刚开始热场,也会茫然不知所措,这个时候是需要带领人的介入的。
其次,原本想要的第二个讨论,就是分成两队来讨论,“当我说话的时候,伙伴们怎样的反应会让我愿意继续说下去,怎样的反应不想说下去”,这个讨论其实很有必要,但当时转念间,觉得大部分人有心理学背景,倾听应该没有问题,就没有进行这一轮讨论。现在看来,这个讨论必不可少。
第三,最无力的,是感觉讨论是浅层的,浮于表面,没有深入,甚至我在现场无法让谈话深入。虽然刘老师早上的安慰很受用,“一次沙龙深入不了什么”,但确实,能深入到哪一步,是带领人的功力问题。
第四,关于当成员开始喋喋不休,我在什么时候打断,怎样的方式打断。成员慢慢细细地历数过世的亲戚,我曾试图去探讨他的内心,是否给过世的亲戚有分类?对自己造成了什么样的变化?但显然没有成功,他依然没有打开自己。当然,要让一位男士在现场打开自己,难度也确实很大。
第五,当有成员热衷提问,而提问显然更为飘忽,往更浅层带的时候,我应该怎么做?
第六,谈话的节奏需要更多的把控,比如,第一轮,每个人5分钟,聊完算数。可以追问大家的反馈。第二轮,自由讨论,也可以限定时间。浅层的快速过,深层的往更深带。
第七,耐心有余,但力量不足。
第八,场地,四张桌子似乎太满,限制了大家的活动,可能2张就够,大家会更自如些。
然后想要梳理的是团体里的,到目前为止的一些体会。
1、能耐受沉默,每一个沉默都有不同的意义,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感受,可以询问,不用揣测;
2、成员表达对我的看法,是他自己的,不是我的;
3、成员表达攻击,是对这件事的不满,而不是对你这个人,因为很有可能,如果对你这个人不满,他很难直接表达攻击;
4、虽然在团体里,但对话要一对一;
5、去提问,而不是简单接收;
6、发言的时候,发现有人即时的回应,会感觉到被鼓励继续表达;
7、要敢于即时回馈当下的感受,也能真诚地表达可能不太友好的感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