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士尼电影《狮子王》讲述了一个王子辛巴复仇的故事。全剧以谋杀和复仇为主线,讲了小狮子王辛巴的父亲木法沙被叔叔刀疤和土狼谋杀后,叔叔把责任推给辛巴,辛巴信以为真,遂因内疚走上了英雄漂泊之路。刀疤夺了王位后把国家治理的越来越糟。多年后,辛巴在朋友的帮助下查明了真相,于是替父亲报仇雪恨,随后继承父业,登上王位。
《狮子王》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做是莎士比亚戏剧《哈姆雷特》的另一个版本,其中的剧情也可以从心理学角度用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提出的俄狄浦斯情结来概念来分析。
俄狄浦斯情结这个概念来自古希腊神话中的俄狄浦斯王的故事,它是一个象征性的隐喻,即在潜意识里情感未能梳理通畅的症结,它能够帮助我们解读人内心复杂的情感关系。
辛巴的出生代表着木法沙王位后继有人,但引起了木法沙弟弟刀疤的嫉妒,他一次又一次地想置成长过程中的辛巴于死地,最后还设计害死了木法沙,并误导辛巴以为是自己害死了爸爸,只能远走他乡。
这种弑父的情节在心理学中有象征意义,他代表潜意识中孩子与父母的三角关系冲突,大概在孩子三到六岁,这个阶段被命名为“心理成长的俄狄浦斯期”,男孩子对父亲既攻击又排斥,同时也害怕受到惩罚和报复,他需要在此过程中完成自己心理上的性别身份认同,从心理上确认自己是男是女。向父亲学习,认同自己作为男人的方式,同时与母亲拉开距离,走自己成长的路,这个过程也是分离个体化的过程。
辛巴带着自己的愧疚离开,它不能原谅自己,也没有能力撑起来,只好以回避的方式摆烂。直到青梅竹马的娜娜找到他,不断激励他,并告诉他事情的真相,他才能振作起来,回到荣耀王国去征战,去报仇雪恨,承担起作为一个真正的王位继承人对一个王国的责任。辛巴杀死叔父也可以照应弑父情节的内涵,它代表中三角冲突中的竞争这个核心主题,认同父亲的思想性格、气质特点,把父亲作为榜样;同时,叔父也可看作是另一种意义上的父亲,因为他霸占了母亲,然后辛巴用暴力和冲突的方式杀死了叔父,通过这样的方式超越了父亲,实现了心理层面的成长。
俄狄浦斯期父子之间的竞争主要有两个方面:
第一是在三角关系里反映的以性为主题、妈妈为对象的竞争,比如3—4岁的小男孩说长大后要娶妈妈为妻,电影中木法沙看见辛巴和妈妈在一起嬉戏,硬是把母子拆开,带着木法沙外出玩耍去了。
第二是以权力为主题,比如在中国古典电影《宝莲灯》中,沉香劈山救母的情节中就有和舅舅的权力竞争,以及《狮子王》中辛巴和叔父的王位之争等等,辛巴从和叔父的竞争中听到父亲谆谆教诲的声音,体验到雄性的力量,获得成为男子汉的自信。
俄狄浦斯期需要完成两个任务:处理好三角关系,进行心理性别身份认同。
俄狄浦斯情结涵盖了我们内心情感关系里众多复杂的关系冲突,爱与恨,好与坏,情感与欲望,安全与迫害,攻击线与遭报复,胜利和内疚,亲密与分离等配对的矛盾关系。
这些内心经验的矛盾配对关系,都可能被投射在一个孩子与父亲和母亲的三角关系中,我们可以借助三角关系中的象征内容来探讨个人内心复杂的情感经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