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陷入频繁开会中,几个任务纷至沓来,熟悉的、不熟悉的,都有点棘手。一直想着,今年的工作要做好计划,尽量都是主动做。可突然还是陷入被动,并且负责人明显有点撂挑子。
面对自己不熟悉的领域,课题又难,如何化解呢。
首先思考,为什么会觉得任务难?
因为准备工作做得不足,正如毛选里讲的,由于对现状的不清楚,缺乏调研,不了解实际情况。所以容易犯主观主义问题,容易眼高手低。要么犯右倾投降主义,看到老虎就怕,也不管是纸老虎还是真老虎。要么犯左倾冒进主义,不顾客观实际的盲目乐观。
这两种情绪都要克服,回到问题本身,这个课题是否有研究的必要,有哪些是真问题。有哪些是有现成的方法,哪些只能开展充分扎实的调研访谈来完成。
然后思考,如何处理眼前的问题?
容易的课题,往往是重复性劳作。有挑战的课题,又觉得没有研究基础。左右摇摆是成不了大事的。
第一,先思考课题研究的是否是真问题,是否有价值。
未来的社会发展,用户的选择权肯定更大,要想争取市场份额,满足用户需求是关键。也就是了解人民群众需要什么,当前主要有哪些问题,管理上还是技术上,是单方可以解决的,还是要多方联合的。所以,只要是打破边界的,从用户需求出发的问题,就是有价值的,问题的答案往往都是在系统之外。
第二,能力匹配的问题,也就是是不是蛇吞象
毛选的战争论中,谈到一个概念,战略的防御战、战役的进攻战,也就是当敌强我弱时,总体是防御,但在局部是进攻,并在进攻中不断壮大自身,然后等待战略上的反击。
所以,早期的敌强我弱没有问题,但要看到敌强我弱背后的现状、环境,要从多维角度分析,敌的“强”也许只是短期的、有条件的,在实际战争上会不断削弱的。也就是要更加全面的看问题。
安全是传统问题,开辟新的视角后,能否有新的成果,不好说。也就是,敌人是“未知、不确定”,是“可能没有实际解决办法”。首要的难题,就是找到问题,是老问题一直没解决,还是新问题带来新挑战。等把问题一个个拎出来,排排序,哪些是真的死结,哪些是漏洞,再抓住主要矛盾,来处理。
由于未知,所以问题可能很难,那么我就得缩小问题的范围,即有限的问题,不能问题太多,敌人太多,应接不暇。再尽最大的可能调配资源,在防御中开展反击。要给自己留出游击战、运动战的空间,也就是精力和时间,优先集中兵力解决关键的细分问题。
最后,在立项时,因为不了解实际情况,就别轻易挖坑,不理解的东西不轻易写。
本文,更多是给自己写的,遇到难题了,先别慌,想想毛选,再进行研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