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过往的是是非非后,我决定将感性压制,掩埋脆弱的情感于内心最深处。给自己披上坚壳,只用理性的眼光审视世间的一切喜怒哀乐。
似乎,这样的自我保护机制失是不成功的。我无法用理性掌控一切。
这几天春节假期,终于有时间能不被外物所扰地休息,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忙碌的日常让我遗忘了不少乐趣。
其中,很久没看电影就是一项吧。藉着这个假期,我在各大影视平台上,开始了自己的遨游。
一直以来,爱情文艺类影片是不合我胃口的。却没想到在影视平台上翻到了这类作品的经典代表之作《情书》。
记得20几岁的时候,看过此电影。只是当时心如野草,根本静不下心去看这部影片。
那时一路快进,到最后也不知影片都讲了啥。现在回想,颇有焚琴煮鹤,牛啃牡丹之感。
也许是当下时代中的电影太过浮华喧嚣,这种带有宁静平和的影片更让我安心吧。
如今的我倒是颇为享受的看完了整部电影。这也使我有些惊讶。
故事是从两个女人书信往来而展开的。一封凝聚对去世恋人哀思的信件,从未想到会有回信。哪想到会收到与恋人同名的女性来信呢?
影片用宁静缓慢的节奏推进着。随着两人的书信往来,某人还得知了恋人曾经不为人知的过往。谁能想到回信人还是自己恋人的初恋呢。
做为主角之一的渡边博子,也就是寄出哀思之信的那位,其实挺令人心痛的。在痛失爱人之后,又发觉自己并非爱人唯一挚爱。五味杂陈的内心又与谁能述说呢?
不过渡边博子是善良的,也可以称作真诚又或者是天真。是的,如白雪般透彻的天真。即使知晓一切,依然对逝去的恋人充满思恋。最终在风雪过后的山峰下得以释怀。
似乎日本文化与雪是分不开的。电影一开头,渡边博子躺在雪地中,万物死寂。在到影片最后,她在雪中奔向远方,周遭好像活了过来。倒有一种由死入生的意韵。
另一位女主角藤井树也就是和渡边博子爱人同名的女孩是位单纯的人。
在与渡边博子书信往来中,才逐渐明白过来那位与她同名同姓的男同学曾经是喜欢着她的。那时的感觉是朦胧的,自己都都察觉不到。但也是甜美的回忆。
似乎她的人生也和雪相连接。父亲在风雪中因肺炎去世,还是中学生的她与爷爷和母亲在往后的日子里相依为命。
藤井树在与渡边博子书信往来时,患上感冒。感冒逐渐演变成了肺炎。昔日的悲剧似乎要再次上演,母亲与爷爷的冲突爆发。
在是否该背着她去医院还是等待救护车而起了争吵。外面风雪交加。
当年就是爷爷选择背着自己儿子去医院,才使自己失去了儿子,媳妇失去了丈夫,藤井树失去父亲。最终母亲还是选择相信了爷爷,一起将藤井树背扶至医院。
虽然爷爷差点为此送了命,但他保护了自己的孙女,弥补了内心的伤痛,也让儿媳释然了内心。
亲情是纯粹的,这种感情是单纯的,如白雪般清纯。不管添加任何附加物质,终归还是一样的,一样的厚重和长远。而女性藤井树如同纽带核心将这种感情加固定牢。
藤井树的情感简单明了也很纯粹。中学时的青涩懵懂造就了甜美的回忆。家庭亲情是她的支持和帮助。
对这些感怀之余,似乎也破坏不了我理性的坚壳。但渡边博子感情心路却触动我很深。
抛开性别不同这个层面,渡边博子的情感引起了我某种振动。“五味杂陈,情难自已。”这也是我多时的感觉。
看着《情书》,我好像想起了“她”。过往的记忆有开心和喜悦,也有痛苦和苦涩。最终分道扬镳的结果也是无可奈何之举。谁对谁错已不重要了。
说放下和放手哪有那么容易。数年里,夜深人静之时,我不自知的会回想起她。
《情书》中渡边博子的心路历程也牵动着我的情绪起伏。看她最终释怀,似乎我那强装理性的僵硬脸庞也柔和不少。
真该放下了。天真也好,单纯也罢。即使让人觉得是愚蠢和傻,但曾经的憧憬和美好是不该否定的。对过去真实的肯定,方能大步迈向未来吧。
听说北方老家举行了冰雪嘉年华,数万人围观。觉得有些遗憾,也有多年不能如家乡人一般去观赏那晶萤透彻的冰雪世界了。
何时有幸,能再看上一眼就好了啊。写到这,忽如酸儒般想到了一句:雪若有情,至真至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