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通过眼、耳、鼻、舌、身、意来感知这个世界,相对应的色、声、香、味、触、法。
保持身体通畅,
带着觉知,
无不是感受。
![](https://img.haomeiwen.com/i12846940/fa7417458c843516.jpg)
喝了去年的两款白茶,都是秋茶,常年空间存储湿度保持在55-65℃左右,避光,离地,干燥,较小通风口,没有醒茶直接出仓来喝的,同年不同月。
一款2020年9月20号(后称为九月茶)
一款2020年10月20号(后称为十月茶)
备注:日期为压饼日期,制作日期提前40-60天左右,因为制作之后也需要一个转化的空间,一般两三个月,这个没有固定点,视个人而定,再压饼会好些,这个下次慢慢聊。
在外界环境条件(包括存储空间环境、水的温度、茶叶的克数、冲泡器形、注水速度、出汤时间、同款品茗杯等外在因素)均尽可能保持同步的同时来喝。
叶底:
❤️九月茶,茶青混杂(这个混杂是指几片地采摘的鲜叶一起做的);炒制工艺好。
❤️十月茶,茶青底子好(指大树古树混采,地域片区生态环境比九月茶好,采摘时间刚好是白露节);制作工艺稍逊于九月茶。
茶汤颜色深浅:九月茶 < 十月茶
茶汤香气:
❤️九月茶:香气含蓄,有一个类似霉味但不是霉味的味道,保持稳定,挂杯香相比较浅。
❤️十月茶:香气外放,张扬的飘香,对,是张扬外放的,喝完不留在口腔里,杯底留香持久,挂杯香也较香。
比喻为花来形容,九月茶为含苞待放的含蓄;十月茶就是全开的释放。
茶汤的滋味:
❤️九月茶:相同的水质,这款水路细腻,集中,绵柔,内敛。
❤️十月茶:颗粒感,粗犷。
耐泡度:180ml盖碗8g茶,2个人喝了十几泡,就没往下喝了。
没学过专业的评审,全凭自己感觉茶汤的变化。
也正是因为云南这种独特的茶树品种的多元化,地区的差异化,生态环境不同,树龄不同,制作不同,存放不同等不可控因素,根据专业考试评审那套理论,不能规范化,都得视情况而定。
这两款茶底和制作工艺的差距,后期转化也是个谜,这也正是后转化茶吸引人的魅力吧!
妥妥的抓住了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色身香味触法),让我们静静的坐下来集中注意力的品味一杯茶香,也因为这种集中的注意力,把我们安住在了当下这杯茶中,安住的时候把我们身心拉在一起,随着时间越来越久,人自然静下来,这种茶把我们拉回到自己与自己带一起的感觉会让人上瘾,再加喝茶的这个过程让我们眼耳鼻舌身意都汇集于茶上,有了身体的美好体验,人人都喜欢美好的感觉,独自享受,为之沦陷……哈哈
长期处于这种状态时,就让我们暂时丢弃脑子里更多的念头,可以达到身心合一的状态,这种状态就近乎无我,或无为了,这大概也是茶道的因素吧。能称为道的也很多,茶道、香道、味道、打坐入道等等,通过眼耳鼻舌身意来感受。一切都是去除脑袋里的杂念,回归本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