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盛世里真没有必要大谈秦淮八艳。
历史上有两个时期,秦淮八艳常常被人津津乐道,一是明末清初,亡国了,清政府在军事上取得了绝对的胜利,在文化思想上,还没有开始文字狱,明遗民复国无望,便到妓院去寻找红粉知己,到女人国里去爱国,于是有了《板桥杂记》,于是有了《桃花扇》。也有面的穷文人的杜撰,是在纸上凭想像吃富家小姐豆腐。大户人家的后花园和菜园子是两回事,只要看看《红楼梦》中的环境描写,就不难体会贾母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观点。
秦淮八艳除了反映一种爱国精神之外,客观地说,也折射出江南繁荣昌盛的事实真相。既然南方不能成为中国的政治中心,由于经济文化的高速发展,这里自然而然地成了才子佳人大显身手的场所。
说起来可笑,秦淮河边一家连着一家的妓院,和妓院连锁配套的一系列服务项目,都跟科举制度紧密相关。
秦淮河边的夫子庙,是江南最大的孔庙。山东曲阜和各地祭祀孔子的庙宇都尊为孔庙或文庙,独有南京戏称为夫子庙。
夫子庙旁边,是江南贡院的所在地,贡院就是考场,所谓“贡”,大约是准备贡献人才的意思。在“明经取士”和“为国求贤”的幌子下,江南读书人汇聚于此,考上考不上,都有充分的理由寻花问柳,考上了,春风得意马蹄轻,一日看尽长安花。考不上,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
究竟是因为事实如此,还是因为无聊文人的过度渲染,江南女子留给后人很多想像空间。从文人的笔墨里,我们见到了太多的江南风尘女子,仿佛整个江南就是一个浮华的温柔乡,仿佛此地的大多数女子没别的事可做,都在从事卖笑生涯。
有人做了小曲来比较南北妓女的不同:
门前一阵车马过,灰场。
哪里有踏花归去马蹄香?
绵袄绵裙绵裤子,膀胀。
哪里有佳人夜试薄罗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