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要刚劲有力,就得一笔一划磨笔力;人要有所成就,就得一步一步圆满。
为人处世,沉住气,慢慢来,方能水到渠成。
《礼记》有言:水深则流缓,语迟则人贵。
水越深,水流的速度反而越平缓;越有涵养的人,说话越是不急不躁。
举止稳,言语迟,说起话来,条理分明,比多言妄言高明千百倍。
乾隆帝在位时,听大臣们都说刘墉的口才最佳,想考校一番。
想好对策后,乾隆将刘墉找来,对他说:“刘爱卿,什么是忠孝呢?”
刘墉不知有诈,答道:“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是忠;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是孝。”
乾隆笑着又问:“那你对朕是否忠心?”
刘墉毫不犹豫地说:“忠贞不二。”
见刘墉入套,乾隆接过话茬说:“你如此忠心,那现在赐你一死。”
刘墉听后,心想着君无戏言,自己不死是不忠,如果因此而死又太不值。
情急之下,刘墉没有贸然开口,反而是咬紧牙关,三叩九拜后默然离去。
这下轮到乾隆着急了,刘墉要是寻死,自己不仅少了一个智囊,还会背负昏君的名声。
谁知一炷香后,刘墉湿漉漉地回来,面对乾隆不忠的诘问,他早已想好了对答:
“皇上,臣冤枉啊,我跳河自杀,但在河中遇到屈原,屈原说自己自杀是因君主昏庸,而我的君主贤明豁达,应尽心辅佐,我只好又爬了上来。”
乾隆听后,笑逐颜开。
《周易》有云:“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
会说话的人,并非那些滔滔不绝、口若悬河的人。而是在察言观色和审时度势之后,开口慢半拍的人。
说话是能力,语迟是智慧,深思熟虑再开口,既是尊重他人,亦是周全自己。
心浮气躁者,一事无成;沉着冷静者,百福自集。
人这一生,会遇到形形色色的急事、难事、烂事。
我们无法控制事情的发生,却可以修养自己的心态。
遇事当缓,说话须迟,修心以静。
找到节奏,哪怕是慢一点,日拱一卒,也终能抵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