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105 第九遍 剩余章节回顾
今天本来想把逐字稿写完,但是写到一半卡壳了。于是又把书里的内容回顾了一遍 挖掘出了几个之前没有注意到的点。
明天要加油了,要争取一鼓作气,把逐字稿完成。最近作息不太规律,睡得太晚,加上感冒,头昏昏沉沉的,每天的效率不高。把自己的作息调整回来。
180104 第九遍 第四章
最近的这几遍,自己的情绪一直都不是很好,感觉又回到了焦躁不安的状态。一方面,内心觉得自己书本的内容已经足够了解了,静不下心去仔细看;另一方面,在读书和实践中纠结:到底是写作重要还是把学会践行书中好的内容重要?
思来想去,也没有想出个结果。既然这样,那就还是老老实实的看书吧,先把眼前的任务完成,写完分享稿再说吧。
180103 第九遍 第二章和第三章
专注思维和发散思维
在开始介绍专注思维和发散思维之前,首先给大家介绍一场象棋比赛。可能大家会心存疑惑:象棋比赛跟思维模式有什么关系?不要着急,在我介绍完之后,大家的困惑应该就能迎刃而解了。
在一场国际象棋比赛的快棋赛中,传奇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和13岁的卡尔森对战。在比赛过程中,时间紧迫,但卡尔森却离开棋盘到一旁晃悠去了。卡斯帕罗夫因为卡尔森的举动乱了阵脚,最后没能完胜,而是和卡尔森打成了平手。
在紧张的赛事中,卡尔森竟然脱离了比赛,去一旁放松,然后还能和对手打平。这看起来似乎很不可思议。实际上,这是卡尔森的比赛策略,通过把思维从专注模式切换到发散模式,利用大脑后台找寻新的棋路。
听到这儿,想必大家都想知道专注思维和发散思维到底指的是什么吧。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两种思维模式吧。
专注思维指的是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状态,发散思维指的是比较放松的休息状态。当我们在听课或者记读书笔记的时候,我们就处于专注模式;当我们在听音乐或者冥想的时候,就是处于发散模式。
专注模式和发散模式就像是手电筒的光,专注模式就如同手电筒的强光,打在某个目标上,发射模式就是把手电筒照向远处,照亮的范围广。
为什么我们要有这两种思维模式呢?这可能跟我们大脑的运转方式有关。大脑的左半球与肾中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的事项联系更紧密,更擅长于逻辑性的思考;大脑的右半球主要与他人互动或者处理情绪之类的活动有关。而这两种思维模式,都需要两个大脑半球的同时参与。
专注模式是把精神集中于已在脑中形成紧密关联的事物上,如果基础概念自己已经掌握了,那么就很容易开启专注模式。发现模式主要是相距甚远的想法连接在一起,如果遇到之前没有处理过的问题,发现模式更容易帮找到解决方法。
了解了这两种思维模式,那我们怎么样才能快速的切换这两种思维模式呢?
要想从专注模式切换到发现模式,听音乐,冥想,睡觉都是不错的方式。但是,上网,打游戏,看电影这些活动虽然能让你感到轻松,但有可能会把你拉入到更加专注的状态中。
要想从发散模式切换到专注模式,可以试试番茄工作法。不一定要求任务的完成量怎样,但是可以通过它来帮助自己进入状态。
上面提到了睡觉的方式来切换到发散模式,这一点其实很重要。更准确的来说,应该是要学会主动休息。注意力集中的时长有限,如果不给自己休息调整的时间,那么后续的效率肯定会越来越低。
充足的睡眠是非常重要的。可能大家都不知道吧,人在醒着的时候,大脑会产生有毒物质,而在睡眠中,脑细胞会收缩,细胞间隙变大,脑脊液会冲掉细胞间的毒素。有研究表明,睡眠是记忆和学习的重要环节。
180102 逐字稿准备
掌握学习方法,让学习更高效
从小到大,我们一直都在学习,上学时要学习各种科目,工作了想提高自己的职场技能,都希望能够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建立有效的学习体系,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学习之道》的作者芭芭拉奥克利从小对数学和科学深恶痛绝,高中的数理成绩一直不及格。她大学攻读的是斯拉夫语言和文学专业,但后来又拿到了系统工程学的博士学位,成为了工程学教授。这样的经历看起来不可思议,但作者向我们证明了,文理兼得是有可能的。掌握好学习方法,你可能会发现自己的学习能力比想象的要强很多,学习效率能够大大提高。
无论你是埋头苦干准备期末考试的学生,还是想学习新技能,提高自己业务能力的职场精英,或者是希望提高学习效率,学习更加深入,本书都能够给你带来启发,让你重新审视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会更加高效的学习。
此次分享主要介绍了四大块的内容,分别是:两种思维模式——专注思维和发散思维,组块,拖延和考试。
180101 第九遍 第十八章
为什么仅仅知道“怎么做”的方法,还是很难真正的去做到?可能的原因是仅仅光有方法论,并不能使自己信服。除了知道怎样做之外,我们也想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明白了其中的原理,才更容易真正的去执行。
睡前把白天学过的知识点复习一遍,这个似乎是大众熟知的学习方法。但是这其中的原理是什么,很少有人提起过。看完这本书,我才知道,这原来是发散思维在发挥作用,这样能够帮助我们巩固学习过的知识。
171230 第八遍和豆瓣书评
今天主要看了豆瓣上的书评,发现不同得人会有不同的解读。通过看其他人的评论,大大开阔了自己的思路。同样的一个内容,即使所持有的观点相同,也还是会有不同的角度去阐释。
结合自身的实际,再看其他人的评论,就像是书中提到过的团队合作的概念。就自己的理解,再结合别人的意见,能够更加全面的去看待书中的内容。当然,也不能过于追求面面俱到,这样的话,就很容易丢失了自己原本想表达的要点。
171229 第七遍 略读
今天把书略翻了一遍,然后根据书中所提到的回想练习的方法,看着目录,自己在脑海中回忆每个章节所讲到的内容。大体的脉络是清楚的,但是具体到某些章节时,还是会有点想不起来具体的主要内容。
今天有了另外的一个小发现。上午在用手机看另一本电子书的时候,看到觉得好的内容,如同条件反射般的划线做笔记,感觉不做笔记好像少了些什么。
自己看的时候也不像以前拼命的追求速度,而是更在意自己吸收理解的程度。也会主动的去把书中的知识点与自己的实际联系起来,虽然联想到的内容还是偏少,但相比以前看过就看过的状态,还是有进步的。
这应该也算是战胜拖延,养成习惯的一个方法吧。一开始不要太多的在意结果,注意力更多的放在过程上,有了一定的积累,自己会真正体会到其中的好处的。
171228 第七遍 第八章和第十八章
001 自我克制
选择干扰较少的环境,或者通过建立仪式感,减少拖延,让自己更快的投入到要做的事情当中。比如,运动前换上运动服和跑步鞋;自习时选择去图书馆,而不是在宿舍;学习的时候,把手机静音,电脑断网。
002 自我实验
给自己一个实验的期限,在这个期间做出自己想尝试的改变,先不去管结果会怎么样,做了再说。刚开始的时候,期限不要定的太长,可以是一周或者半个月。时间太长的话,一开始容易坚持不下去。比如,想提高写作能力,可以先定个小目标,每天写800字,持续一个月。
003 制定行动日志
提前列出第二天要做的事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完成任务,最好在睡前写下清单,因为睡觉时大脑的发散思维模式开启,潜意识里会帮助我们处理清单任务,更好的找到解决的方法。清单里的任务不能太多,这样容易超过负荷导致自己完不成,然后就会有挫败感,不利于培养列任务清单的习惯。
171227 第六遍
坚持和练习比智商更重要
一般智商高的人的工作记忆很长,思维更容易局限在某个点上,处理某个问题所花的时间会很久,但是工作记忆的容量是有限的,如果存储满了,新的记忆很难挤得进去,所以会导致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
坚持能让我们在学习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坚持会让我们对问题的探究更加的深入,不断的思考,能够提高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实施道路上肯定会遇到瓶颈,如果不能坚持下去,就没有办法深入的学习,也不能很好的把知识内化成自己的。
练习有助于我们把工作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让我们能够更容易的提取自己需要知识和概念。练习还有助于加强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增强信息交流,能够提高我们的创造力。有目的的练习才能让练习的效果最大化。有目的的练习有四个特点:定义明确的特定目标;专注;要有反馈;要走出舒适区。
171226 第五遍
001 发散思维与创造力
创造就是要突破常规,找到一种新的方式,而发散思维就是要摆脱某一个点,不是通过现有的路径去找寻问题的答案,而是要想到新的办法。所以发散思维与创造力紧密相连。
002 如何从专注思维切换到发散思维
散步,睡觉,运动这些日常的活动都能帮助我们从专注思维模式切换到发散思维模式。冥想或者听音乐也是不错的选择。如果没有太多时间的话,眨眼也能把我们调离专注思维模式。但有一些活动不太适合用来激发散思维模式,比如说上网,看电视,玩游戏等。这些活动可能会让你投入到到“专注”的状态中,大脑没有得到实际的休息。
003 记忆力太好的困扰
记忆力非常好的话,每一条记忆痕迹都会包含丰富的色彩和情感,它们之间的连接强度很大,这会影响到对记忆痕迹的整合,影响到组块的创建。
171225 第四遍 第一章到第九章
001 回想
在开始今天的阅读之前,试着用书中提到的回想的方法,来检验自己对书本内容的掌握。回想一遍和摊开书看一遍目录,效果确实是不一样的。回想了一遍之后,感觉自己对书本的结构理解得更透彻了。
002 手写
之前几遍主要是会在书中做标记,或者在书中留白的地方写自己的想法,对每一章节的主要内容把握的不够全面。今天阅读的时候,准备了一张白纸,看完一个章节,会把该章节的主要要点记录下来,对每章内容的连接理解的更清楚了。
003 关注过程而非结果
看到第四遍,有一种不太想拿起书本的感觉,觉得自己好像不太能看得下去了。于是把关注点放在了“今天要看完九个章节”上,而不是“今天的感悟到底要写什么”上,自己的心理压力减轻了,也就很快的进入了状态。
004 设置截止时间
经常听到有人说,“deadline是第一生产力”,截止时间会带来些许的压力感,这种压力会让自己想方设法的在截止时间之前完成任务。我给自己定的目标是十点之前要完成当日的读书感悟,这样自己在阅读的时候会更加专注,主动性也会更强。
171224 第四遍 第十章到第十六章
001 视觉空间记忆
图像与右脑的视觉中枢直接相连,而视觉区域有强化记忆的能力,通过把枯燥的概念转化为图像,更容易记忆。如何记忆哪些月份有31天呢?可以用突出的指关节来代表有31天的月份,保证一下子就记住了。
002 记忆宫殿法
如何记住毫无关联的物品的顺序?回想一个自己熟悉的空间:可以是自己家里的布局,也可以是去公司的路。然后把要记忆的物品按照顺序放入路径中。
003 充分激发感官
在记忆的过程中,尽可能多的用到自己的感官。调动的感官越多,建立的神经连接也就越多,越容易回想起概念的意义。
004 类比
把不熟悉的概念类比到自己熟悉的事物中,能够帮助记忆得更牢。
005 创建意群
学化学的时候,不同元素的化合价的记忆,就是采用了创建意群的方法。“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价硫齐全”。
006 编故事
高中化学里关于化合价和氧化还原剂的关系,老师就是用了编故事的方法,方便我们记清楚。“失身被氧变丫鬟”,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是还原剂,虽然故事的意义不是很好,但确实让我们记牢了化合价和氧化还原剂的关系。
171223 第三遍 剩余章节
学习存在自相矛盾的地方
001 专注力
解决问题少不了专注力,但是太过于专注,有时也会限制我们的解题能力,思路局限在某一个点上,就不能整体的思维来看问题。
002 执着
想尽一切办法,绞尽脑汁,还是没有想出解题思路,这个时候盲目的坚持下去并不可取,应该主动请教他人或者上网找相关的练习,说不定能带给自己灵感。
003 记忆力
好的记忆力能让我们记东西更快,但同时也可能会带来一些干扰,易造成思维定势。脑中已有的知识会阻碍新想法的进入。
004 比喻
采用比喻和类比的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更快的记住概念和要点,但有时也会给我们带来困惑,把例子当成了知识点。
171222 第三遍 第一章到第四章和第七章
001 不要自我设限
喜欢做的事情往往是自己相对擅长做的事,做得越好,也就越喜欢。看似困难的事情,重点在于多练习,做得好了,兴趣也就有了。
002 接受困惑的存在
学习过程中肯定会遇到难以理解的问题,这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困惑是学习过程中的有益部分,发现了困扰自己的是什么,那么离答案也就不远了。
003 正视失败
失败只是证明了这种方法行不通,说明离找到正确的方法又近了一步。
004 专注模式和发散模式必不可少
要想攻克难题,首先需要用专注模式调动全部注意力,理清题目的要点,然后需要发散模式搜索解题的思路,两种模式不停切换。
005 主动阅读
带着问题去阅读,而不是被动的重复阅读,这样阅读的效率更高,对内容的理解也会加深。
006 做完题再看答案
边看答案边解题,会减少题目的难度,因为可以顺着答案往前推,这样做会造成一种自己完全掌握做题方法的错觉。
007 多总结少标记
做标记有时只是手在动,自己并没有真正理解要点。在空白的区域,把自己对关键概念的理解写下来,才能说明自己真正掌握了要点。
008 多手写
动手写能够加强自己对内容的记忆,在写的过程也会加深理解,但次数不能太多,就容易变成机械的重复。
009 在不同的场所复习所学的内容
离开学习的地点,去别处回想材料,能够帮助自己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增进理解。
010 穿插学习
掌握了某一章节的概念,在进行了一定量的应用练习后,跳到之前学过的章节的习题,这样转换学习内容,可以强化之前学过的内容。
171221 第二遍 第十二章到注释 (161-264)
如何应对考试
001 合理复习
考前需要快速浏览复习材料,对所考科目的重难点要多花时间复习,对你特别不熟悉的知识点,也要花时间回顾一下。
002 保证充足的睡眠
考试时要想发挥出自己的正常水平,必须要保证自己处于精力充沛的状态,大脑才能快速的运转,因此考试前必须要休息好。
003 练习深呼吸
考试之前,可以进行深呼吸的练习,通过深呼吸,让自己的心情平静下来,考试时能够缓解紧张情绪。
004 认真做模拟题
做模拟题时,要给自己创造类似考试的氛围,而不是完成作业的态度来做模拟题。
005 写下考前的感受
克服考试的恐惧,可以在考试之前写下自己对于临近考试的感觉和想法,这样可以缓解自己的压力,减轻压力对考场表现的负面影响。
006 做题由难如简
开始做题时,可以先做看起来最难的题目,如果一两分钟之内没有找到头绪,马上去做简单的题目,让发散模式发挥效应。
007 适时停顿
在动手做题或遇到障碍时,可以先停顿几秒,能够有助于看清解题思路,避免出现因为题目没看清而解题错误的情况。
008 积极的心理暗示
考试时,不要老是想着“自己可能会考得很糟糕”,而是要相信“自己这次会考的不错的”。
009 检查
时间允许的情况下,一定要把试卷检查一遍,避免因为自己的运算或者书写而造成失分的情况。
010 考试是学习的一个过程
考试能够检测我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是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步骤。
171220 第二遍 第八章到第十一章 (110-160)
对抗拖延的办法
001 自我克制法
在宿舍学习的时候可以关闭手机提示音和把电脑断网,或者可以去图书馆自习,主动避免被干扰。
002 记录拖延时的心路历程
当你觉得自己要拖延时,把自己的想法和情绪记录下来,进行分析并找到拖延的压力点,下次再有拖延的想法时,改变对压力点的反应。
003 关注过程而非结果
把关注点集中于做任务的时间,而不是完成任务的结果。想着“自己要写一个小时的试卷”,而不是“一个小时内要把试卷写完”。
004 改变自己的关注点
想要早起,不要老是想着“外面太冷,不想起来”,可以想想“早起可以有充分的时间去买好吃的早餐”。
005 制定计划
每天晚上把第二天要完成的任务列出来,每周的计划也要制定出来。
006 手写任务清单
在刚开始制定任务清单的时候,最好能够是手写的,因为完成任务后,把已完成的任务手动划去,成就感会更强。
007 困难的事情最早做
越是困难的事情,越要在一天最开始的时候开始做,因为这样能够有更多的时间让大脑开启发散模式,更快的找到解决的方法。
008 做三分钟内就能完成的任务
想拖延的时候,就马上动手,完成一个三分钟内就可以完成的任务。完成之后就不会想着拖着不动手做了。
009 一次只做一件困难的事
克服自己的拖延,需要动用意志力,而意志力是有限的,所以一次只做一件困难的事,而不是多件一起做。
010 计划中要包括休息活动
计划中除了安排要完成的任务,同时也要安排娱乐休息的活动,只要完成任务的动力会更足。
171219 第二遍 第五章到第七章(73—109)
001 什么是拖延
迟迟不愿开始做某事,等到实在不能再拖的时候开始动手做。因为预留的时间不够,所以就是匆匆忙忙的完成任务,或者没有完成任务。
002 大脑是如何拖延的
因为在想到要做不喜欢的事情的时候,大脑的痛觉中枢被激活,不自觉的想要逃到能让自己更开心的事情中去。
003 越拖延越不安
我们拖延的往往是让自己感到不安的事情。但实际上,令人痛苦的,往往是预感本身,对任务的恐惧会耗费掉更多的能量。
004 拖延的后果
拖延是会成瘾的,暂时性的感觉良好容易让自己沉迷于拖延中,长此以往,就会让拖延的习惯根深蒂固,难以摆脱。
005 如何对抗拖延
改变自己对拖延信号的反应。当信号的压力点出现时,要提醒自己改变原有的旧习惯,拒绝原来的反应程序。
006 给自己奖励
拖延的原因是在于大脑喜欢更愉悦轻松的感受,主动给自己设立任务完成后的奖励机制,启动大脑的重塑过程。
007 心理对照
想象自己任务完成后的美好情景,把它与当下的状态进行对比,给自己增加行动的动力。
008 关注过程而非结果
把注意力放在结果上,容易引发痛苦感,造成拖延。关注自己所用的时间,关注过程而不是结果,不容易造成压力。
009 分解工作量
人的专注时长是有一定的时间限制的,超出一定的时间,注意力就难以集中了,工作效率也会下降,所以把任务分解更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010 主动减少干扰
如果在宿舍难以集中精力学习,那么就可以选择去图书馆。主动减少干扰,提升效率。
171218 第二遍 第一章到第四章(1—72页)
001 专注思维
专注某件事时,大脑的神经触手是沿着自己曾经熟悉或者经历过的路径在走。学会了乘法的概念,就能很轻易的算出两个数相乘的结果。
002 思维定势
遇到不熟悉的难题时,专注模式会让自己的思维受到限制,局限在某种解题思路中,找不到答案。
003 先读教材再做题
对概念没有充分的了解,盲目的凭借已有的知识去做题,会走很多的弯路。
004 发散思维
绞尽脑汁想不到答案时,不如让自己的大脑休息一下,散步或者听听音乐,不再纠结于问题,说不定过一会儿,答案就自动冒出来了。
005 为什么有两种思维模式
要解决不同类型的复杂任务,就需要有不同的方式区分对待。既需要专注的解决问题,也需要宏观的判断问题的种类。
006 重复练习
不断的练习是组块固化的基础,要让组块彻底变成长期记忆,就必须要大量的练习强化。
007 主动回想
把课文连续看两遍的记忆效果,可能比不上看一遍课文再主动回想课文内容的记忆效果,本想是一个自己主动查漏补缺的过程。
008 留出时间强化记忆
一个晚上把单词记20遍,不如分成三四天来记。大量练习是不可少,但是需要留出时间来让记忆得到巩固,
009 不要过度学习
组块的构建需要不断的练习,但不能过度练习,如果概念已经掌握了,就不要大量的再做同类型的题目了,这样容易产生能力错觉。
010 穿插复习
要真正的把某一个概念彻底掌握,大量做同类型的题,并不是一个好方法。而是要混合其他的概念,进行不同题型的切换练习。
171217 第一遍 第七章到第十八章(98—232页)
001 组块的定义
组块是根据意义将不同的信息碎片组成的集合。
002 组块的构建
首先要把注意力集中在需要组块的信息上,寻找新概念与已学知识之间的联系;然后需要理解基本概念;最后需要获取背景的基本信息,只会一道题的解法是不够的,要掌握思路解决类似的题型。
003 组块构建的具体应用
首先专注地解一个难题,解答出来后,重做一次,这次要特别留意解题的步骤,然后再找一个相似的题目,把它解答出来。
004 组块在记单词中的运用
记忆一个新单词,在记住了单词的意思之后,可以进行词组搭配的学习,再在自己已有的词汇中找意思相近和相反的单词进行辨析。
005 间隔重复
每隔一段时间,对组块进行主动复习,强化联结在一起的神经元网络,提高学习的速度。
006 习惯的四部分
触发“意识”的信号,对信号做出的反应,感到愉悦的奖励机制,自我的信念。
007 识别出造成拖延的信号
如果容易被手机的提示音影响,忍不住在学习的时候看手机,那就把手机调到静音状态。
008 制定计划
要提高自己的注意力,可以通过制定计划的方法,比如番茄工作法。
009 给自己奖励
为什么老是会拖延呢?因为要做的事情会带来压力感,可以用奖励的满足感来抵消一部分。
010 改变自己的信念
要相信自己一定能行,而不是觉得自己无药可救,要相信自己能够战胜拖延。
171216 第一遍 第一章到第六章(1—97页)
001 学习光靠努力就行吗?
要学会一项技能,努力肯定是不可或缺的。但为什么付出了很多努力,结果还是不尽如人意呢?有时候,可能是方法没找对。
002 思考的两种模式
注意力高度集中时,大脑处在专注模式下;放松休息的时候,大脑处在发散模式下。写读书笔记的时候,大脑就是在专注模式下运转。
003 专注模式的应用
已经掌握了某些基础概念,运用其进行相关的内容的学习。掌握了某个单词的词义和词性,用单词来造句或者进行词义辨析。
004 发散模式的应用
解决一个陌生的问题时,发散模式比专注模式更容易帮助我们找到答案。
005 激活发散模式
运动,听音乐,冥想都是可以帮助自己激活发散模式,但没有时间的时候,眨眼也会有帮助。
006 两种模式相互切换
面对难题,首先要努力找解决办法,如果找不到方法,可以先把问题放一边,做其他的事情换换脑。
007 想不通的时候睡一会儿
入睡是一个放松大脑的好办法,绞尽脑汁想不到办法时,让大脑的发散模式来发挥作用吧。
008 合理的制定学习计划
如果没有阅读的习惯,一开始制定一天一本书的计划,结果肯定是以失败告终。
009 避开思维定势
遇到问题时,不要马上采用自己下意识的第一个想法,稍加思考一下,看是否有更好的方法。
010 正确看待失败
失败证明了某种方法行不通,说明离找到正确的方法有又近了一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