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天寒地冻,叶落冰凝,窗内学员们热血沸腾,专家们挥洒激情。15天的国培让我感觉又回到了学生时代。课前点名儿,晚上查到,与大学生们一起在食堂用餐,与舍友一起谈天说地,好不轻松,在这里不用想第二天早餐吃什么,也不用考虑明天的课堂该怎么设计,真是偷得半月闲。
专家的到来,如一股洪流,冲击着我的思想。年轻帅气的师大附中丁旭平老师,将微课微视频等现代媒介引入到我的教学理念中,让我意到语文课堂加入现代气息后,能更加丰富课堂内容,打造更高效的课堂,也能更好地实现核心素养,最关键的是学生喜欢这样多彩的课堂,喜欢了便能收获。
有人认为在讲授一些传统古诗词时,不宜使用现代媒介,总有不伦不类的嫌疑。而且在这之前,我也总给自己懒惰,不愿花时间在网上搜索相关短视频,不想做课件找这样的借口。今天丁老师通过微视频,呈现父爱,体现亲情,在坐的老师无不被深深打动,有的甚至潸然泪下,课后大家对其中细节还做了深入探讨,因为心灵有了震撼,所以才愿意进一步思考研究,而这不正是现代媒介进入课堂呈现出的力量吗?
在听了丁老师的讲座后,静言思之,我深深意识到现代媒介,它真的只是一个媒介,它如一个推手,能拉近了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它还像多拉A梦,会在备课进入死胡同时带给你意想不到的心灵慰藉。之前的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张嘴走遍天下的时代已经过去。如果您非要说,讲古诗词用现在媒介不伦不类,那我想问您在讲古的东西时,我们是不是都要穿着长衫,绑好发髻,搬进古屋去上课,这显然是行不通的。
而现实是常常一个几分钟的经典微视可能比我们口沫横飞,滔滔不绝讲个十几分钟的效果好很多。当然这要求老师在课下要花费大量时间去筛选,在众多视频材料中去选择适合学生的,符合上课主题的,思想深刻的!这无形当中增加备课量,本应该被鼓励,有时却被他人视为偷懒
古为今用,学古是为今所用,而借用先进媒介能让我们更好地学古,我们切不可拘泥于形式,为形式所困。在教学中,只要对学生有益,只要有利于课堂,我们为什么不能勇敢借来一用呢!
教学成长与进步,也如一场马拉松比赛,当我还在山的那一边研究倒底是先左脚,还是右脚,畏首畏尾,裹足不前时,别人已经搭乘上了现代媒介的列车,将我狠狠地甩在了后头。还好学习使人进步,努力使人思考,感谢这次学习机会,让我认识到理念是关键,知识是其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