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23《蝉》虞世南-赏析
《蝉》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赏析:
这是一首托物寓意之诗,也是唐代咏蝉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虞世南借用蝉的品格来赞美这种高洁的人。短短的20个字却写出了一幅富有感染力的诗篇。虽然本诗只有两句,但是对于蝉的描写却很详细。
首句:“垂緌饮清露”此处的“緌”在古代指的是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和下垂的冠缨非常相似,故说“垂緌”。在古人的认识中认为蝉是天生高洁的,栖高饮露,故说“饮清露”。这句话表面是在说蝉的生活习性,实则是在暗含着隐喻。以冠缨来类比古代的达官显贵,于此处的“饮清露”形成反差,实则也是暗讽之意。
其次“流响出疏桐”是在描写蝉的声音,出疏桐写出了梧桐树的高大,这里也显示出蝉是高雅的,有种非梧桐不栖的感受。婉转长鸣的蝉鸣从高高的梧桐树上流传下来,逐渐者声音的响度之大。小小的蝉仅能发出如此掷地有声的鸣叫,这与它的气节是分不开的。因此此处依然在暗语着那些高风亮节之士。同时由此流响而引出后面的诗句。
三四句中说了:“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声音之所以传播远的原因并不是借秋风而至,而是因为蝉本身的居高临下之态所致。这里的“声自远”中的一个“自”字表达出了这蝉鸣声是具有生命力的,同时有着强悍的穿透力。这种独特的感受蕴含着一个真理: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然能声名远播。所以在作者笔下的蝉,有一丝自夸之嫌。同时也喻指一些品格高洁之人是只带才华的,不需要借助任何人,有一种金子到哪儿都会发光的意思在里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