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热闹的人群涌动,新一轮开学季,学校涌入了新面孔。但这些好像跟他没什么关系。
从高二到高三,他没感觉自己有什么变化。
他只知道,他已经高三了。
他的成绩不好,在班里里排不上名,偶尔运气好还能处于中游。
他不想回家,每次回家母亲都会数落他,说他不努力,只知道玩手机。
每次回家都重复一遍,以至于他宁愿待在学校也不愿意回家。
2.
学校为了给高三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将高三楼建得远离初中楼。
他站在走道上,椅着墙,俯看楼下脸上带着兴奋的高一新生。
高一的时候,他也带着期待进去高中,但高中课程让他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
他想努力,却在一次次努力过后,成绩依旧没有任何波动。
每次看成绩,从最后开始看总能最快找到他。
3.
晚自习下后回到宿舍,看到小姨给他发了消息。
小姨比她大3岁,成绩跟他的正好相反。
他看了消息后,知道是母亲着急了,让小姨来劝劝他。
从小他跟小姨的关系就好,这会正好趁这个机会,把自己的焦虑都说了出来。
小姨说,他应该先整理一下自己,然后在去集中学习。
小姨让他先了解自己在学习上的缺点,然后去找补救方法。一步步来,既然不懂,重头来也没什么大不了。
同时还给了她的一些在学习方面的方法和建议。
不知道为何,跟小姨聊了之后,自己好受了点。
他也尝试去那样做。这种感觉,是他的姐姐没有给他的。
3.
他有一个姐姐,今年也大二。
曾经他姐姐也跟他说过他学习的问题。
但相比小姨的谆谆教诲,姐姐就是简单粗暴。
她给他发了很长的文字,让他认清现实,如果不努力就会变得颓废。
她老是让他自己努力,但没有说怎么努力。
他很烦躁,看着那些话,生出叛逆之心。
他排斥那些教导,讨厌站在上帝的视野教别人做事。
4.
似乎小姨更能知道他需要什么,他按照小姨的方法,慢慢地让自己的学习回归正轨。
高考后,看着考着不错的成绩,他将这个功劳归功于小姨。
5.
许多年之后,偶然与小姨聊天,说起高三。
小姨说:“当年你姐对你也挺上心的。”
他不以为然。
“当年你姐为了你的学习,也挺操心的。她知道她说你不会听,所以让我去关心你,说我的话你才听。”
他试图去抛去当年的逆反心理重新去想起姐姐跟他说的话。虽然大部分没记起来,但当时的自己看到,也觉得讲的就是他的状态。
但他的自尊心不允许他承认,所以带着有色眼镜去看那些话。
当时姐姐没有说他笨,只是说了如果自己不努力,以后会后悔。
她说他对学习没有动力,而当时的他确实没动力。
她说自己找方法,事实证明,最后他的成绩能提起来,也是自己找的方法。小姨也只是提供参考。
他发现,姐姐当时并非要打击他,而且希望他能意识到事态严峻,他应该重视了!
如果姐姐现在针对他的情况讲出他的处境,他一定会引以为戒。
但当时为什么没有那么想呢?
他仔细思考,觉得这与自信有关。
当时的他不自信,所以在他眼里,那些话就是打击。
小姨让他变得自信,所以重看那段话,才会有承受的能力。
6.
在一个人失败的时候,有些人是打击能使他警备,有些人是鼓励让他上进。
若你想帮助他,就要学会在圣母和恶女中切换自如。
请原谅我不会起标题~有好的标题可以跟我讨论哦~
网友评论